見她擱下筆,似乎已完成詩作,正與身旁的女伴輕聲交談,嘴角含著淺淺的笑意。
何健旺立刻收到了信號,趕緊示意身旁的內侍,將自己和兕子“合作”完成的那份詩稿也呈遞上去。
兩首詩稿一前一后送到了評委案頭。
孔穎達先拿起李孟姜的詩稿,仔細閱看。
詩作清麗婉約,借春江之景抒懷,雖無驚才絕艷之句,但格律工整,意境柔美,頗符合她大家閨秀的氣質。
孔穎達微笑著點了點頭,對身旁的虞世南道:“臨川公主此作,靈秀內斂,如春水潺潺,甚好。”給予了中肯的夸贊。
接著,他拿起了何健旺那份詩稿。
目光甫一接觸紙面,孔穎達的眉頭就幾不可查地跳動了一下。
這字……?
只見那《春曉》詩題及前兩字字跡清秀工整,筆鋒雖稚嫩卻隱見章法,分明是初學書法卻極有天賦的孩童筆跡。
可到了后兩句,字形陡然變得。。。古怪起來。
筆畫似乎想模仿某種灑脫,卻又顯得十分刻意笨拙,橫不平豎不直,像是喝醉了的人勉強扶著墻走路,深一腳淺一腳,與前半部分的娟秀形成了鮮明又詭異的對比。
說它丑吧,后半部分隱隱約約似乎又想追求點“神韻”;說它好看吧,實在違心。
整體看起來,就像是一位書法圣手和一位初握毛筆的稚童合作完成,且兩人還完全沒商量好風格。
“這。。。”孔穎達一時語塞,捻著胡須的手都頓住了。
他活了大半輩子,點評過無數書法,從未見過如此。。。難以形容的字跡。
虞世南也湊過來看,同樣面露詫異,低聲道:“這字似是而非,似拙還怪?前半似晉陽公主的手筆,后半這。。。莫非是仙師獨創之體?”
他只能往這個方向猜測。
周圍其他幾位評委也傳閱了一下,表情都十分精彩,想笑又不敢笑,想夸又找不到合適的詞,最終都化作幾聲含糊的
“嗯……”、“呃……”、“頗有……意趣?”
但拋開字跡不談,單論這首詩本身——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語言平易淺顯,卻意境悠遠,寥寥二十字,便將春日清晨的慵懶、生機、細微變化與那一點淡淡的惜春之情勾勒得淋漓盡致,渾然天成,無一字不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