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半真半假的消息,就像撒進干草堆的火星,借著趙家莊事件的余熱,迅速蔓延開來。
百姓們本就對趙老爺深惡痛絕,如今聽說他是因為貪了倭人的銀子才遭殃,更是覺得大快人心。
活該!黑心錢賺多了,連倭寇都看不下去了!酒館里,有人拍桌大笑。
要我說,這伙倭寇倒是干了件好事!茶攤旁,幾個老漢捋著胡子直點頭。
就連城里的小童都在傳唱新編的童謠:
趙老爺,心太黑,吞了倭人金和銀;倭寇來,討債忙,搬空家底笑哈哈!
錦衣衛(wèi)百戶羅錚很快收到了風聲。他陰沉著臉,對手下的緹騎下令:去查!這些謠言是從哪兒傳出來的!
但查了幾天,緹騎們灰頭土臉地回來復命:
大人,謠言源頭根本找不到!茶棚、碼頭、鄉(xiāng)間,到處都有人在傳,可問起來,個個都說是聽別人說的
羅錚狠狠一拳砸在案幾上:廢物!難道這謠言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成?
副手小心翼翼地提醒:大人,此事恐怕不簡單。謠言傳得有鼻子有眼,連倭國金礦的細節(jié)都說得頭頭是道,不像尋常百姓能編出來的。
羅錚瞇起眼睛:你的意思是。。。。。。有人故意散播?
和錦衣衛(wèi)一樣,知府吳謙也察覺到了事態(tài)的詭異。
第二次開堂,趙老爺依然哭天搶地地要求官府徹查,可衙門外圍觀的百姓卻哄笑不止。
肅靜!吳謙一拍驚堂木,頭疼不已。
師爺湊過來低聲道:大人,現(xiàn)在滿城都在傳趙老爺私吞倭人銀子的事,若繼續(xù)大張旗鼓地查,只怕。。。。。。
吳謙當然明白。
若真查出趙老爺與倭寇有勾結,他這個知府也脫不了干系??扇舨徊椋譄o法向朝廷交代。
最后,他只能含糊其詞地下令:加強沿海戒備,嚴防倭寇再次來犯。
至于趙老爺?shù)膿p失?只能自認倒霉了。
而他自己則是修書一封緊急送往福建布政使司。
等福州府的加急公文送到福建布政使司衙門時,左布政使黃澤正在批閱秋糧稅賦的奏銷冊。
師爺捧著漆封的公文疾步進來,低聲道:布政使大人,福州知府吳謙加急呈報,疑似倭寇襲擾內(nèi)陸,請調福州三衛(wèi)協(xié)防。
黃澤眉頭一皺,接過公文拆開火漆。隨著目光在紙面上移動,他的眉頭越鎖越緊,最后幾乎擰成一個字。
荒謬!黃澤拍案而起,公文在案幾上彈跳了一下,倭寇深入內(nèi)陸百里,洗劫豪紳卻秋毫無犯?吳謙是酒喝多了昏頭嗎?
師爺小心翼翼道:可福州錦衣衛(wèi)所也附了勘驗文書,說墻上確有倭文涂鴉,趙家莊護院也都指認歹徒口呼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