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旺合上卷軸,臉上恢復了那種略帶神秘、一切盡在掌握的“仙師”表情。
“陛下,”他清了清嗓子,故作高深道,“此等凡間兵戈之事,本非我所長。然,大道至簡,萬變不離其宗。高昌癬疥之疾,其恃者,無非兩點:一曰遠,二曰燥。”
李世民聞言,目光一凝,身體微微前傾:“仙師請細言之。”
“遠,則饋運艱難,師老兵疲。燥,則水土不服,非戰斗減員甚眾。”
何健旺侃侃而談,這些都是后世基本的軍事地理常識,但在當時卻直指要害。
李世民不由得暗暗點頭,仙師雖不言具體戰術,卻一眼看穿了戰略層面的核心困難。
“然,凡人之困,未必是仙。。。呃,是智慧之困。”何健旺差點說漏嘴,趕緊改口,“無法縮短路途,但可讓路途變得‘輕松’;無法改變氣候,但可讓士卒更能‘適應’氣候。”
李世民眼睛越來越亮:“仙師有何妙法?”
“妙法談不上,些許取巧之物罷了。”何健旺擺擺手,開始“無中生有”地描述:
“其一,可制一種‘便攜軍糧’。以炒熟之米、麥、豆,磨粉,混以鹽、糖、肉糜烘干搗碎,壓制成塊,或裝于堅韌紙袋之中。
體積小,耐儲存,能量足,熱水一沖即食,亦可干嚼。名曰‘壓縮干糧’或‘方便軍糧’。如此,可極大減輕后勤運量,士卒亦能快速補充體力。”
他描述的就是現代壓縮餅干和單兵自熱食品的雛形,雖然自熱暫時搞不定,但弄出高能量、易攜帶的干糧塊,以唐朝的技術稍加改進并非不可能。
殿內眾人聽得目瞪口呆!還能這樣?這想法簡直聞所未聞!若真能成,軍隊續航能力將得到質的提升!
何健旺不等李世民消化,繼續道:“其二,可改良水具。如今軍士多用皮囊或木筒儲水,易漏易壞,容量亦有限。我可提供一物,名曰‘皮質水囊升級版’。。。
呃,或者說‘多層復合水袋’之構想,以多層皮革或涂膠織物縫合,更堅韌,更保溫,必要時甚至可套于鎧甲之外以隔熱,減少水分流失。另,可推廣寬檐帽,或于兜鍪上加裝布簾,以遮陽防曬,防止士卒中暑。”
這些雖然只是細節改進,但在極端環境下,往往能決定一支軍隊的士氣和戰斗力。
“其三,”何健旺越說越順,想起了看過的紀錄片,“西域干燥,沙塵極大,對弓弩器械損害甚大。可設計一種簡易的‘器械保養油配方’,易于攜帶涂抹,防止機件銹蝕卡死。再者,教導軍士以濕布覆于口鼻之法,減少沙塵吸入。。。”
他沒有提出任何具體的戰術,而是提供了一系列看似簡單、卻極具實用價值的“點子”和“設計思路”。
每一條都針對遠征西域最實際、最頭疼的問題,每一條都顯得那么“理所當然”,卻又從未有人如此系統地去思考和總結過。
李世民徹底被鎮住了!
他看著何健旺,眼神徹底變了。
這已經不是“貪吃搞出細鹽”、“寵孩子弄出暖閣”級別的小打小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