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可能要回到洪武年間那種戰戰兢兢、朝不保夕的日子,不少官員只覺得眼前發黑,幾乎要暈厥過去。
整個奉天殿被一種極致的恐懼和死寂所籠罩。
就在這時,龍椅上的朱元璋緩緩開口了,他的聲音并不算特別洪亮,卻帶著一種威嚴,清晰地傳入每一個跪伏在地的官員耳中:
“都抬起頭來。”
百官戰戰兢兢地抬起頭,卻不敢直視圣顏。
朱元璋的目光緩緩掃過下方黑壓壓的人群,將眾人的恐懼盡收眼底,他心中冷哼一聲,這才繼續說道:
“爾等不必驚慌,咱并非鬼魅,亦非復生。乃是得遇仙緣,跨越時空,特來此永樂朝一看。”
仙緣?跨越時空?這解釋讓人難以置信,但結合之前仙師降臨本朝的事跡,似乎是說得通了。
“咱今日來此,只為一事。”朱元璋的聲音陡然提高,帶著一種定鼎乾坤的力量,“便是要親自告訴爾等,告訴天下人!”
他伸手指向身旁恭敬肅立的朱棣:
“皇帝朱棣,雖起于藩邸,承繼大統過程,與咱當年所定祖制有所出入。。。”
聽到這話,朱棣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百官也豎起了耳朵。
“然!”
朱元璋話鋒猛地一轉,
“此乃建文君昏聵,自毀長城,逼迫親叔,以致江山動蕩,神器蒙塵!朱棣起兵靖難,實為自保,亦是撥亂反正!”
“更遑論,朱棣登基八載以來,北征大漠,痛擊胡虜,揚我國威!東平倭國,開疆拓土,獲取巨利,充盈國庫!修撰大典,澤被后世!使得我大明國力日盛,遠邁洪武!”
朱元璋每說一句,朱棣的腰桿就不自覺地挺直一分,眼中的激動就多了一分。
而百官們,則被這一個個擲地有聲的功績和太祖皇帝親口的肯定所震撼。
最后,朱元璋站起身,俯瞰群臣,用盡全身力氣,發出了那石破天驚的宣告:
“故此,咱以大明開國皇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名,在此鄭重宣告:
皇帝朱棣,承天明命,繼往開來,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其皇位,乃天命所歸,咱——親——自——認——可!!!”
“凡我大明臣工,天下百姓,皆需謹遵永樂皇帝號令,同心同德,共保大明江山永固!若有質疑永樂皇帝法統者,視同悖逆咱之旨意,天下共擊之!!”
說罷,他甚至對著司禮監太監示意。那太監早已準備好空白詔書和御筆,顫抖著呈上。
朱元璋接過筆,在那明黃色的絹帛上,揮毫寫下了承認朱棣皇位、肯定其功績的詔書,并加蓋了隨身攜帶的洪武皇帝玉璽!
“父皇!!!”朱棣聽到這里,看到那墨跡未干、加蓋洪武玉璽的詔書,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狂潮!
他猛地跪倒在地,不再是之前恐懼的跪拜,而是激動、感激、如釋重負的跪拜!
他淚流滿面,聲音哽咽,幾乎泣不成聲:“兒臣……兒臣謝父皇!父皇天恩,兒臣……兒臣萬死難報!!”
這一刻,他心中所有的委屈、所有的壓力、所有因“得位不正”而產生的陰霾,在這一刻,被父皇這金口玉言和親筆詔書,徹底驅散,煙消云散!
他的皇位,從此光明正大,再無瑕疵!
滿殿文武,此刻也終于明白了太祖皇帝降臨的真正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