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那兒吧。黃澤頭也不抬,朱筆在長樂縣欠繳三百石處畫了個圈。
自從趙家莊、張家莊接連出事,他這個布政使就成了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
百姓暗地里拍手稱快,朝廷卻斥責他治下不嚴。
尤其是那伙神出鬼沒的專挑劣跡斑斑的豪紳下手,每次都能翻出通倭的鐵證,搞得他現在看見鄉紳就頭疼。
師爺欲言又止:可這次是泉州楊。。。
楊半城?黃澤突然冷笑,那老匹夫早該有人收拾。
他蘸了蘸朱砂,在公文上批了著按察使司協查七個字,忽然壓低聲音:告訴各個衙門,凡涉案,一律轉呈京師。
師爺欲言又止,最終還是領命退下。
二日后,南京城,紫禁城暖閣內。
朱棣斜倚在龍椅上,他剛剛閱完錦衣衛的密報,嘴角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陛下,太子殿下、漢王、趙王與諸位閣老已到殿外。”內侍輕聲稟報。
“宣。”
片刻后,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以及內閣楊士奇、楊榮、戶部夏原吉等重臣魚貫而入。眾人行禮后,朱棣緩緩抬頭,將密報丟到案幾上。
“都看看吧,福建又鬧‘倭寇’了。”
太子朱高熾拾起密報,粗粗一掃,眉頭便皺了起來。
漢王朱高煦湊過去瞧了一眼,嗤笑一聲:“又是只搶鄉紳不傷百姓?這伙倭寇倒是‘仁義’!”
楊榮接過密報,細細讀完,沉吟道:“泉州楊氏。。。此人劣跡斑斑,勾結倭商、販賣人口,按律當誅。這伙‘倭寇’倒是替朝廷省了功夫。”
朱棣瞇起眼睛,手指輕輕敲擊扶手:“你們不覺得蹊蹺?”
眾人面面相覷。夏原吉謹慎開口:“陛下是說,這伙人行事太過刻意?”
“不錯。”朱棣冷笑一聲,“從福州趙家莊、張家莊,再到泉州楊府,他們專挑劣跡昭著的豪紳下手,搶完還特意留下倭國令牌、密信,甚至。。。”
他目光掃過眾人,“還‘恰好’讓俺知道倭國有金山銀山。”
殿內一時寂靜。
太子朱高熾思索片刻,緩緩道:“父皇,兒臣以為,這伙人恐怕如之前猜測那般,并非真倭寇。”
“老大你這不是廢話!”漢王朱高煦不耐煩地打斷,“真倭寇會只搶貪官和鄉紳?早屠村了!”
朱棣抬手制止二人爭執,淡淡道:“俺奇怪的是,他們為何要這么做?”
眾人沉默。
良久,楊榮忽然開口:“陛下,臣其實一直有一猜測,如今更是覺得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