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曰‘強軍’:尤以‘強?!癁橄龋∷畮熤?,乃開拓之基,護國之盾!”
“二曰‘實工’:全力發展重工、軍工!天工院及各處分院,需擴大規模,集中攻關,將新式技術盡快轉化為產能!”
“三曰‘育才’:擴大海軍、陸軍官學堂規模,增設專業科目(如輪機、造船、火炮、測繪),廣招良家子、有功將士入學!朕要的不是匹夫之勇,而是精通技術、善于指揮的職業軍官!”
“五路并舉:”
“第一路:軍工攻堅!”
“著徐光啟、宋應星領銜,抽調天工院、軍器局、寶源局精銳,成立‘龍吟火炮局’、‘蛟龍魚雷局’、‘織女動力局’!集中資源,攻克技術難點,建立生產線!朕不管花多少錢,要人給人,要物給物!一年內,朕要看到‘龍吟炮’的樣炮!兩年內,要小批量裝備新艦!”
“命福建、南直隸、廣東三大造船廠,即刻著手設計基于‘織女III型’蒸汽機和新型艦炮的新式鐵甲艦!噸位要更大,火力要更強,防護要更優!”
徐光啟、宋應星激動萬分,立刻跪地領旨:“臣等必竭盡所能,不負圣望!”
“第二路:海軍擴編與戰術革新!”
“命俞咨皋,會同兵部、五軍都督府,即刻制定新的海軍擴編方案!以現有艦隊為骨干,以新造艦艇為核心,組建三大艦隊:北洋艦隊(駐天津、旅順)、南洋艦隊(駐福州、廣州)、遠洋艦隊(暫駐臺灣、待建)!”
“所有海軍將校,需分批進入海軍軍官學堂進修,學習新的戰術綱要(皇帝所‘夢授’之新戰術)!淘汰舊思維,掌握新戰法!”
“俘獲之西夷戰艦,可用的加以改造,編入輔助艦隊;不堪用的,拆解研究其結構!”
俞咨皋轟然應諾:“臣遵旨!定打造一支無敵于四海之雄師!”
“第三路:臺灣經營與南海經略!”
“臺灣設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臺灣府,下轄數縣,移民實邊,軍屯民墾齊頭并進!招募閩粵貧民前往拓殖,給予土地、農具、減免賦稅!”
“以臺灣為前出基地,加強對琉球、呂宋、舊港宣慰司等地的控制與影響力!南海諸島,需勘測立碑,宣示主權!鼓勵商船前往貿易,水師為其護航!”
內閣與戶部、兵部官員紛紛領命。
“第四路:戰俘處置與外交運用!”
“三法司會同禮部、兵部,依《大明律》,對荷蘭戰俘進行公開、公正審判!首惡(揆一、特羅普等)必判極刑!余者按罪責輕重,或服苦役(修路、開礦),或羈押待贖?!?/p>
“然,審判需有程序,可允許荷蘭東印度公司特使(通過鄭芝龍渠道)聘請狀師(律師)為其辯護,亦可允許西夷各國使節旁觀。朕要讓他們輸得心服口服,更要讓萬國皆知我大明乃法治之邦,非野蠻嗜殺之輩!但法理如山,絕不容情!”
“此事,可作為與西夷談判的籌碼。彼等若想贖回部分俘虜,需拿出足夠的誠意:賠償軍費、公開道歉、承諾永不犯境、并開放其控制下的商站(如印度、非洲據點)于我大明商船,允我設立商館!”皇帝此舉,既維護了法律尊嚴,又將其轉化為外交和經濟的利器。
刑部尚書解學龍、禮部尚書孫慎行(兼管藩務)躬身領旨:“臣等明白,必依法辦理,彰顯天朝氣度法統!”
“第五路:人才薈萃與科技升華!”
“著吏部、兵部、天工院聯合發文,向全國征集格物人才、巧手工匠!凡有真才實學者,不論出身,皆可至各地天工院分院考核,一經錄用,待遇從優!”
“命徐光啟、宋應星組織人手,根據新得知識,開始編纂《天工開物·新編》,系統總結收錄最新格物之學、工藝之術,刊行天下,以為推廣!”
“另,朕已得數位精通船舶設計之大才(龍魂召喚),不日將抵達南京龍江船廠報到,俞咨皋需妥善安排,使其人盡其才!”皇帝輕描淡寫地又拋出一個“天啟”。
俞咨皋雖覺驚奇,但已習以為常,立刻應下。
二、保障:傾國之力,排除萬難
皇帝環視眾人,語氣轉為凝重:“以上諸策,耗資巨萬,牽扯極廣,必遇阻力。然,此乃國運所系,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