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嘯的目光如寒冰般掃過丹陛之下那些伏地不起的御史言官們,心中冷笑。
這些人的串聯(lián),他通過龍鱗衛(wèi)早已洞若觀火。原本計劃在今天的大朝會上集體發(fā)難,勸諫皇帝“不可輕離九重,當坐鎮(zhèn)京師,以安天下民心”?真是笑話。
他朱由校(朱嘯)的天下,是走出來、打出來、變革出來的,豈是困守在這紫禁城中就能治理好的?
然而,他的處置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沒有直接駁斥,而是采用了更為高明的手段。
在迅速而果斷地處置了帶頭串聯(lián)的左都御史劉一燝和給事中錢象坤——“年高體弱,恩準還老還鄉(xiāng)”后,他將目光投向了那些原本準備附議的言官們。
“至于爾等,”朱嘯的聲音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卻又奇異地緩和了幾分,“既然憂國憂民,心系社稷,整日在這京城之中空談議論,彈劾這個,指責那個,未免屈才,也難免被人詬病為不識民間疾苦。朕,特命爾等為‘代天巡狩御史’,即日啟程,分赴全國各地,乃至遼東四省、新設之樂浪省、東瀛五省!爾等之任務,并非風聞奏事,捕風捉影,而是要深入府縣鄉(xiāng)里,實地察訪,為朕,也為這大明天下,看清真正的模樣!”
此言一出,下方跪著的御史們內(nèi)心頓時翻江倒海。
·
陳子駿(年輕氣盛,原本熱血上涌準備死諫):
陛下此舉何意?是要將我等逐出京城,堵住悠悠之口嗎?巡查地方……這……這并非我等言官本職啊!內(nèi)心雖有不忿,但想到能親見各地風土人情,或許能找到更確鑿的彈劾證據(jù),一股莫名的躁動又隱隱升起。他年未及而立,面龐棱角分明,眼中常帶著審視與不服。
·
周文淵(老成持重,本就不愿強行諫諍,但迫于形勢):
唉,果然如此。陛下天威難測,此舉既是懲戒,亦是機會。離了這京城是非之地,或許能避禍也未可知。只是這巡查之責……千頭萬緒,責任重大,若有所差池,怕是……他年近五旬,鬢角已染霜華,眉頭總是習慣性地微蹙著,顯得憂心忡忡。
·
趙明遠(善于鉆營,原本想借此博取清名):
代天巡狩?持金牌?這……這權力可不小!若能辦好差事,直達天聽,豈不是比在京城空談更有前程?只是這差事也險,地方上盤根錯節(jié),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富貴險中求啊!他面容白凈,三縷長須修剪得極為整齊,眼神靈活,時常閃爍著精明的光芒。
·
李崇文(理想主義者,真心認為皇帝不應離京):
陛下還是要去巡幸嗎?即便將我等派出,京師空虛,萬一……罷了,既然圣意已決,我等便去看看這天下也好。若真能為民請命,鏟除奸邪,也不枉讀這圣賢書!只是這內(nèi)心,終究對皇帝離京之事充滿憂慮。他氣質(zhì)儒雅,目光清澈,帶著讀書人特有的執(zhí)拗與真誠。
朱嘯無視他們臉上變幻不定的神色,清晰而冷峻地闡明任務,每一項都具體得讓他們心頭震顫:
“其一,民生根本,給朕細細看,如實報!”
“查看百姓餐食:米麥雜糧各占幾何?市集糧價幾許?土豆、玉米、番薯等新作物,在各地推廣情形如何?畝產(chǎn)多少?百姓是樂于種植還是抗拒?儲存可有良法?”
“查看百姓居所:房屋是土木是磚石?能否抵御風雨?各地推行之‘安居貸’,由皇家銀行提供低息貸款助民修葺房舍,落實得怎樣?有無胥吏從中克扣、盤剝?”
“查看道路橋梁:官道是否平整,雨季是否泥濘難行?橋梁是否堅固,溝通四方是否便利?偏遠山村,百姓出行是否依舊如蜀道之難?”
“查看教化醫(yī)藥:各地蒙學、社學普及幾何?適齡孩童,尤其女童,入學率有多少?百姓對讀書識字態(tài)度如何?各地藥鋪數(shù)量、郎中醫(yī)術、藥材價格是否公道?鄉(xiāng)間是否有缺醫(yī)少藥之情?”
“查看物產(chǎn)經(jīng)濟:遼東的人參、皮毛、東珠;樂浪的高麗參、海產(chǎn);東瀛的木材、金銀礦產(chǎn);江南的絲綢、瓷器、茶葉。其生產(chǎn)、加工、銷售環(huán)節(jié),是否存在豪強把持、層層盤剝?尋常百姓、獵戶、工匠,能否真正從這些物產(chǎn)中獲利?”
“其二,新政實效,給朕明察暗訪,不得虛言!”
“《考成法》推行后,地方官吏是勤勉任事,還是怨聲載道,或陽奉陰違?漕運、鹽政革新試點,進展如何,阻力何在?”
“《開拓條例》頒布,鼓勵移民實邊、開礦建廠,民間反響如何?有無商賈大戶、貧苦百姓積極響應?遼東、樂浪、東瀛等地,移民安置是否妥當,屯田是否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