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四年,十月十七日。
京師大校場武舉的硝煙已然散盡,皇極殿傳臚的榮耀卻仍在北京城的上空回蕩。然而,對于新科武進士們而言,榮耀之后,是責任;盛宴過后,是征程。
一、瓊林盛宴·百態紛呈
午時,禮部恩榮宴(瓊林宴)如期舉行。此宴原為文科進士專設,此次皇帝特旨,賜宴新科武進士,恩遇之隆,前所未有。
宴會設于禮部大堂,珍饈美饌,觥籌交錯。皇帝朱嘯雖未親臨,但特派內閣首輔袁可立、兵部尚書王在晉、五軍都督府左都督、海軍衙門主事俞咨皋等重臣代表出席,宣示皇恩,勉勵眾進士。
宴席之上,眾生百態,盡顯無疑:
?海軍學員集團(趙承霄、錢知晏、孫景和等)無疑是宴會的焦點。他們舉止得體,自信從容,彼此間用著熟練的專業術語低聲交談,討論著海圖、炮術、艦隊編隊,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自信。他們的氣質與周遭的傳統武人格格不入,卻又自成一體,引人注目。俞咨皋看著自己這些學生,臉上滿是欣慰與自豪。
?楊文岳(榜眼)周旋于文武官員之間,談吐文雅,引經據典,應對自如,既不失武進士的英氣,又帶有士大夫的儒雅,深得袁可立等文官賞識,紛紛贊其“真乃儒將種子”。
?張獻忠(二甲前列)則大馬金刀地坐在一旁,面前堆滿了空酒壇,他來者不拒,豪飲如牛,與幾個同樣性情豪放的邊軍武進士劃拳行令,聲震屋瓦。但在他那看似粗豪的醉眼深處,偶爾會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復雜與思索,似乎仍在回味那未能躋身一甲的遺憾,以及對自己未來道路的權衡。
?高杰(二甲前列)則與李過(探花)以及幾位在擂臺、技勇中結識的豪爽漢子坐在一起。高杰拍著李過的肩膀,大聲說著“李兄弟好本事,日后戰場上多多照應!”李過則沉穩舉杯,微笑回應。他們之間,已通過武舉結下了粗糲卻真誠的戰友之情。
?藩王之后與勛貴子弟們則聚在一處。徐胤爵舉止優雅,與幾位兵部官員相談甚歡;劉肇基則更關注實務,與五軍都督府的將領討論邊情;朱常汐依舊笑容滿面,四處敬酒,結交人脈;朱由樺則略顯拘謹;朱華堞則與幾位同樣剛直的武將痛飲。
?許多寒門出身的武進士則顯得既興奮又拘謹,小心翼翼地品嘗著從未見過的美味,打量著周圍的達官顯貴和新晉同袍,眼中充滿了對改變命運的感激和對未來的期盼。
宴會的氣氛熱烈而微妙,新老觀念的碰撞、不同背景的融合、未來同袍的情誼,都在杯盞交錯間悄然發生。
二、前程已定·星火四方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兵部尚書王在晉站起身,全場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知道,決定命運的時刻,到了。
王在晉展開一卷黃絹,朗聲宣讀皇帝旨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爾等新科武進士,皆國之棟梁,軍之瑰寶。然學無止境,戰法日新。為革故鼎新,練將強軍,特旨:”
“所有武進士,毋論甲第,皆需進入‘皇家陸軍軍官學堂’或‘帝國海軍軍官學堂’,進行為期六個月高級進修!”
“進修期間,系統學習新式戰法、參謀作業、后勤統籌、輿地測繪、軍制條例、乃至泰西語言。結業考核優異者,方授實職!”
旨意一下,臺下頓時響起一片低低的驚呼和議論聲。許多人本以為金榜題名后即可直接授官,沒想到還要回爐深造!
王在晉目光掃過全場,繼續宣讀:
“此乃陛下為諸君之前程,更為大明軍伍之未來所定萬年基業!望諸君潛心向學,莫負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