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時,葉天成帶著三人拐進中環(huán)一條僻靜的巷弄。
盡頭的“福記云吞面”掛著盞昏黃的燈牌,木質門框被歲月磨得發(fā)亮。
剛到門口,就聞到一股濃郁的面香混著肉鮮,堂內幾張八仙桌已坐了不少食客。
碗筷碰撞聲、老板的吆喝聲交織在一起,滿是市井煙火氣。
“這家店開了三十年,竹升面都是老板每天凌晨現做的,純手工壓出來的才夠彈牙。”葉天成領著三人坐下,沖后廚喊了一聲,“四碗云吞面,凈云吞多加點蝦。”
李卿卿好奇地探頭看向后廚,正好瞥見一位老師傅正踩著竹升,在案板上反復碾壓面團。
竹升撞擊案板的“咚咚”聲格外有節(jié)奏。“成叔,那就是做竹升面的嗎?看著好特別。”
“可不是嘛。”葉天成笑著解釋,“竹升面得用竹竿壓,把面團壓得緊實筋道,切出來的面條細如銀絲,煮了還不爛,這手藝在北方少見。”
說話間,四碗云吞面端了上來,青花瓷碗里,細滑的竹升面浸在清亮的高湯里。
上面浮著幾顆飽滿的云吞,皮薄如蟬翼,能隱約看到里面粉嫩的蝦餡和鮮肉,撒上少許蔥花、韭黃,香氣直鉆鼻腔。
李卿卿迫不及待拿起筷子,夾起一筷子面條,口感果然彈牙勁道,嚼起來帶著淡淡的麥香。
再咬開一只云吞,鮮美的湯汁瞬間在口中爆開,里面竟裹著兩顆完整的蝦仁,肉質鮮甜彈牙,混著細膩的豬肉,鮮而不膩。
“太好吃了,這面真爽口多了,云吞也鮮掉眉毛。”她吃得頭都不抬,嘴角還沾了點湯汁。
李菲菲吃得格外斯文,細細品味著:“高湯好鮮,沒有一點雜味,面條也很筋道,難怪成叔特意帶我們來。”
她夾起一只云吞,輕輕咬開,鮮汁順著嘴角流下,連忙用紙巾擦了擦,臉上泛起滿足的紅暈。
葉凡也覺得味道地道,竹升面的筋道、云吞的鮮甜、高湯的醇厚,三者搭配得恰到好處。
葉天成看著兩人吃得滿足,自己也笑著端起碗:“這高湯是用豬骨、大地魚、蝦皮熬了六個小時的,鮮味兒都鎖在里面,配上竹升面才正宗。”
一碗面下肚,三人都吃得暖意融融。李菲菲摸著肚子,輕聲說:“沒想到港島的小吃這么美味,比想象中還合胃口。”
葉天成擦了擦嘴,說道:“明天帶你們去淺水灣逛逛,看看海邊風光,那邊還有不少西式建筑,跟四九城的海灘完全不一樣,下午再去逛銅鑼灣的市集,買點本地特產帶回去。”
李卿卿眼睛一亮:“淺水灣,是不是有很多人在海邊散步?我還從沒見過南方的海呢。”
“明天去了就知道了。”葉天成笑著起身,“時候不早了,送你們回酒店休息,養(yǎng)足精神明天好好玩。”
走出巷弄時,晚風帶著涼意,街邊的燈牌次第亮起,港島夜色溫柔。
第二天清晨,海風驅散了殘留的涼意,葉天成驅車帶著三人往淺水灣駛去。
1962年的淺水灣還沒被過度開發(fā),沿途是成片的綠樹和低矮的西式洋房。
紅瓦白墻映著藍天,與四九城的四合院、胡同景致截然不同,看得李菲菲和李卿卿頻頻側目。
車子停在海灘邊的停車場,剛下車,咸濕的海風便撲面而來,帶著陽光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