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畫面跟著流轉,剛開始是匈奴騎兵暢行無阻的闖入邊境,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血腥殘暴,無惡不作,邊境百姓苦不堪言,緊接著,伴隨著長城的修建,不但阻擋了匈奴騎兵的長驅直入,還有士兵在城墻上日夜巡守,大力保障了邊境的安危。
“至于陵墓,從夏朝的禹陵,到商朝的商王墓,再到周朝的周天子墓,歷朝歷代的帝王哪個不修?漢武帝劉徹的茂陵修了53年,每年國庫收入的三分之一都要用于茂陵的修建養(yǎng)護,以及置辦陪葬品等物,不知道養(yǎng)肥了多少人,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前前后后修了一百多年,直到唐玄宗李隆基時期才結束,你們怎么不說?”
“而且,因為念及士兵們戰(zhàn)死時沒機會留下遺言,為了讓忠魂返秦時能有歸處,始皇讓工匠按照士兵們的模樣燒制兵馬俑,讓他們陪他一起葬于驪山,這份對將士們的珍視,后世帝王有幾個能做到?難道不比那些讓活人殉葬的皇帝強?”
天幕畫面中,出現(xiàn)了工匠們燒制兵馬俑的場景,他們精心雕琢著兵馬俑的面部表情、鎧甲紋路,每一個兵馬俑都栩栩如生,仿佛真人一般,畫面切換到兵馬俑坑,數(shù)以千計的兵馬俑排列整齊,形態(tài)各異,有的手持長槍,有的身披鎧甲,有的騎著戰(zhàn)馬,仿佛一支即將出征的大軍。
秦鳶的聲音帶著贊嘆:“這些兵馬俑每一個都是華夏古代藝術的瑰寶!它們的面部表情、發(fā)型、服飾都各不相同,真實的再現(xiàn)了秦朝士兵的形象,它們不僅是始皇的陪葬品,更是秦朝強大軍事實力與先進手工業(yè)水平的見證!”
“什么叫不知道養(yǎng)活了多少人?朕的茂陵怎么了?”
劉徹坐不住了,嗖的一躍而起,直覺告訴他,他的茂陵被盜了,而且還被盜得很嚴重。
這種時候,別說是文武百官了,就是劉徹的寶貝疙瘩,衛(wèi)青和霍去病都不敢吱聲,紛紛縮著脖子,盡可能減小自己的存在感。
“唐玄宗?這個玄可不是什么好的謚號啊。”
李世民垂眸轉動著拇指上的玉扳指,嘴里喃喃自語,連他的昭陵修了一百多年都顧不上,只覺唐玄宗三個字有點懸,心里止不住的涌起陣陣恐慌。
“至于阿房宮,經過現(xiàn)代考古發(fā)現(xiàn),阿房宮僅僅打了個地基而已,根本就沒有修建。”
秦鳶語調一轉,話里話外滿含嘲諷:“唐朝著名詩人李牧寫了一篇阿房宮賦,將阿房宮描繪成奢華無度,耗費無數(shù)民力的宮殿,目的是借古諷今,諷刺當時的皇帝,可所有人都把它當成了真實的歷史,大肆抹黑始皇,請問,唐朝距離秦朝上千年,李牧是如何知道阿房宮有多華麗奢侈的?你們黑人的時候都不動腦子的嗎?”
“事實上,因為北方匈奴的威脅未除,南方百越尚未平定,勞工緊張,始皇早就下令停止修建阿房宮,將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長城,馳道和靈渠等關乎國家安危與民生的重要工程中,而且,始皇修建阿房宮并不是為了享受,而是作為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咸陽宮的規(guī)模已經不夠了,這才需要重新選址建造更大的宮殿。”
畫面中,考古學家們在阿房宮遺址進行發(fā)掘,只見夯土地基整齊排列,沒有任何宮殿建筑的殘留痕跡,一名考古學家拿著工具,對著鏡頭說道:“經過多年的考古發(fā)掘,我們可以確定,阿房宮只完成了地基部份,并未進行宮殿主體的修建,這與史書中某些關于阿房宮‘奢華無比’的記載完全不符,也證明了始皇并未濫用民力修建阿房宮。”
天幕下,剛寫完阿房宮賦的李牧看看天幕再看看桌面上的文稿,忍不住打了個激靈,親手焚毀了文稿,他可不想再因為一篇借古諷今的賦‘流傳千古’。
聽聞李牧是唐朝人,阿房宮賦是借古諷今的,剛才還在琢磨唐玄宗的李世民,臉色立即就垮了下來,這說明,他唐朝后期出了個喜好奢靡的昏君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