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你記住,永遠不要用簡簡單單的對錯來評價一個帝王。”
收回視線看看他,嬴政接著說道:“一切的根源,應該都在作為父親的李淵身上,既然不想立李世民為太子,就不該頻繁的用他,讓他功高震主,別說太子,連他自己都壓不住,將兩個兒子置于對立面,造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不過···”
從天幕的盤點來看,如果不用李世民,唐朝恐怕也建不起來,剩下的話,嬴政沒有說,換作是他,肯定會毫不猶豫的立李世民為太子。
“嘖嘖···是個狠人啊!”
劉邦端著酒樽嘖嘖稱奇,一旁的呂雉淡淡的撇他一眼,秀眉微微蹙起,李世民的事情讓她想起了自己的兒子,一個壓不住功臣的帝王,真的能坐穩皇位嗎?
“廢物,連自己的兒子都壓不住,活該被逼退位!”
相比之下,劉徹就不客氣多了,他看問題的角度,向來比較刁鉆。
后世帝王們紛紛捫心自問,若處于李世民的境地,自己會不會反?
答案是肯定的,如彈幕所說,刀都架脖子上了,不反難道等著躺板板?
“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被立為太子,不久后,李淵禪位,他登基為帝,改元貞觀,從此開啟了屬于他的時代。”
天幕畫面隨之一轉,陰沉的玄武門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太極殿的朝會,李世民身著明黃龍袍,端坐在龍椅,雖年輕卻透著帝王的威嚴,階下文武百官依序奏報,農事、吏治、民生,事事清晰,一片欣欣向榮。
“政治方面:他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推行均田制與租庸調制,恢復戰后農業生產,穩定社會經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重視吏治,任用房玄齡、杜如晦等賢臣,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官員職責,提高行政效率。”
“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諫臣,廣開言路,形成政治清明的統治氛圍。”
畫面不斷切換,從田野到朝堂,一路展現貞觀君臣的勤奮與專注,最后還播放了魏徵如何勸誡的內容,那真的是一點都不客氣,可不管李世民有多惱怒,最后還是虛心納諫,久而久之,大臣們都敢直言進諫,朝堂上形成了清明開放的氛圍。
“軍事和疆域開拓方面:他少年從軍,助父起兵反隋,平定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勢力,唐朝的大半個天下都是他打下來,后世很多人以為他就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根本不知道李淵是誰。”
“即位后,他又派軍神李靖率兵擊敗東突厥,解除北方邊境威脅,被周邊各族尊為‘天可汗’。”
“經略西域,重新打通絲綢之路,加強中原與西域的聯系,征服高昌、龜茲等政權,擴大唐朝疆域,奠定了唐朝的版圖基礎。”
天幕上出現一副大唐的疆域圖,紅色的區域不斷擴大,從長安延伸到西域,再到北方草原,遼闊的版圖讓各朝帝王都忍不住驚嘆。
“是輿圖,快記錄下來!”
反應快的帝王連忙下令,于他們而言,即便不是本朝的輿圖,那也是十分珍貴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