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隋煬帝楊廣遇害后,唐國公李淵迫使隋恭帝楊侑禪位,登基為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隨后,他又命嫡次子李世民統兵,擊敗隴西李軌、消滅西秦薛舉父子、擊退劉武周和宋金剛、擒獲夏王竇建德,迫降洛陽王世充,并平定各地農民起義,基本完成統一大業?!?/p>
天幕畫面中,唐朝的繁華盛景還在繼續,秦鳶的聲音也再次響起:“李淵在位期間,基本沿用隋朝開創的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和租庸調制等制度,并在此基礎上加以修訂完善,為后來的貞觀之治奠定了制度基礎,同時頒布《武德律》,這部法典也是《唐律疏議》的初期雛形,奠定了唐朝的法治框架。”
“作為開國之君,李淵的政績并突出,至少不能跟漢高祖明太祖媲美,賞罰方面也有失公允,不但激化了內部矛盾,也助漲了黨派之爭,例如,在裴寂與劉文靜的爭斗中,他明顯偏袒私交更好的裴寂,冤殺了開國功臣劉文靜,寒了不少開國功臣的心?!?/p>
“另外,在對外政策上,他也顯得有些軟弱,面對強大的東突厥,采取的是妥協政策,一度向其稱臣納貢,雖然這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權宜之計,但也被后世視為一種屈辱。”
“最后,李淵晚年優柔寡斷,在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間搖擺不定,既認可李世民的赫赫戰功與卓越才能,又執意維護嫡長子繼承制的傳統,沒能及時果斷的解決二人之間日益激烈的權利沖突,最終導致了玄武門之變?!?/p>
“玄武門之變后,李淵冊封李世民為太子,沒多久便退位讓賢,成了唐朝的首位太上皇。”
凡是秦鳶講到的場景,天幕畫面都一一播放了出來,從李淵登基稱帝的莊嚴時刻,到退位讓賢的落寞身影,巨細無遺,沒有一絲一毫的遺漏。
“能在隋末大亂的時候逐鹿中原、定鼎天下,李淵也算是不錯的了,只是二鳳太過逆天,放眼整個華夏歷史都是超級明星的存在,所以才將他襯托得有點廢?!?/p>
“太子李建成也不差,二鳳在外征戰的時候,都是他在后面籌集糧草軍需,并且基本沒出過差錯,如果沒有二鳳,他當個守成之君還是綽綽有余的?!?/p>
“別的不說,李淵的子女運比任何皇帝都強,二鳳和李建成就不說了,連他的女兒平陽昭公主,也是赫赫有名的娘子軍統領,唯一廢物的就是李元吉了?!?/p>
“玄武門之變的本質是君臣,父子間的權利博弈,其次才是兄弟之爭,只是李淵的平衡術玩兒脫了而已,誰能想到二鳳陛下那么變態呢?”
“唐朝的皇帝大多數都挺能干,就是一個兩個都喜歡嗑藥,那金丹就真的要非吃不可嗎?”
“前面的說得對,李唐家好幾個皇帝都非常能干,就是因為嗑藥早早就去世了,要不大唐絕對還能更加強盛?!?/p>
“李淵最主要還是娶了個好媳婦兒,竇夫人的基因簡直不要太好,她生的兒女,個個都是人中龍鳳,李元吉除外!”
“不是李淵平庸,而是李世民太耀眼了?!?/p>
“唐朝的開國皇帝不是李世民嗎?怎么又冒出個李淵?”
“哈哈哈···前面的,以前我也跟你一樣,一直以為唐朝的開國皇帝就是李世民?!?/p>
后世彈幕陸陸續續的滑過,雖然稱贊李淵的人沒別的帝王那么多,但也沒有過多批判,很符合他的歷史形象,因為先前已經盤點過李世民,所以不論是知不知道歷史的人都不覺得奇怪,下一任皇帝那么耀眼,前面的皇帝注定會暗淡,就像漢朝的文景之治,劉恒父子倆不厲害嗎?但他們同樣淹沒在了漢武大帝的赫赫威名之中。
“二郎,準備入主東宮吧?!?/p>
唐高祖時空,李淵長久的沉默后,垂首坐在龍椅上淡淡的說道,雖然早在天幕揭曉二郎是千古一帝的時候,他就做好了換太子的準備,但心里總歸是有點不甘的,如今面對這種情況,他就算再不甘也必須有所行動,否則,那些蠢蠢欲動的朝臣和百姓,說不定就要幫他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