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闈大典完美收官后,太后頗為滿意,下令日后會試改革為常態,在會試這個層面徹底取消八股,增加算學律法等科目,并且加大對策論的考核!
而其他的鄉試院試府試縣試卻是先沒有進行改革,暫時還是考原本的八股。
這一方面是因為學子們學了這么多年的八股,不能一下子全部廢除了,那樣會釀成大亂,只得循序漸進。
另一方面則確實是條件有限,大部分普通人能買到四書五經的書學八股已經是極限了,再讓他們去學律法,學算學,對于寒門子弟而言實在是太過困難。
索性還是讓他們維持原樣。
而之所以在會試層面進行改革,是因為自古只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
舉人已經是鄉紳級別了,一旦考中即使不做官都可以富甲一方,因此足以讓他們額外的學習律法算學,作為未來當官的基礎。
這會試改革的圣旨一下,已經令朝野震動了。
而另一道更加石破天驚的懿旨更是從慈寧宮傳出,如同在已不平靜的湖面再次投下巨石,激起了更為洶涌的波濤。
太后上官嫣兒以蘇無忌“主持科舉,改革弊政,為國選賢,功在社稷”為由,連下兩道恩賞:
,草擬意見,權柄極重。以往司禮監設多位秉筆太監,相互制衡,但大權終究掌握在掌印太監手中。
尤其像曹德貴時代,秉筆太監完完全全就是他的下屬隨從,根本無法分走掌印的半點權力。
但馮保可不是曹德貴,他在司禮監本就地位不穩。
而此次,太后特意加封“首席”二字,其意味不言自明!直接幫助蘇無忌成為司禮監名正言順的二把手!
現任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本就是個聰明至極的墻頭草,歷經曹德貴時代而屹立不倒,靠的就是這份審時度勢。他深知蘇無忌如今勢大,又有太后全力支持,更兼手段狠辣,自己根本無力抗衡。
在懿旨下達的同時,他便已暗中向蘇無忌示好,表示司禮監一應事務,皆以“蘇公公主見”為準。
這道任命,等于將帝國的中樞決策機構——司禮監,實質性地交到了蘇無忌手中!
只是因為蘇無忌太過年輕,才暫時在這首席秉筆太監的位置上過渡一下罷了。
等過幾年,馮保退休,蘇無忌就是名正言順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第二道旨意,冊封蘇無忌為資政大夫,正二品!
這道旨意,比前一道更為駭人聽聞!
原本,整個后宮只有司禮監掌印這個職務是正二品!
而如今,蘇無忌也因此成為了正二品,那意味著他成為了名正言順的后宮第一人!
而且“資政大夫”乃是文官榮譽性散官階,地位尊崇,通常授予功勛卓著或年高德劭的致仕重臣,是文官體系內極高的榮銜。更重要的是,此銜意味著受封者被視為文官體系的一員!足以上殿奏事,參與外朝事務!
大昭的制度和蘇無忌那個時代的明朝差不多,共分為職官,散官,勛官,爵官,榮譽官五大體系。
職官很好理解,就是你的職務,像蘇無忌的東西二廠提督,御馬監掌印太監,都是職官。
而周明遠的內閣首輔,李明輔的禮部侍郎,這也都是職官。
而散官其實和榮譽官類似,都是一種只給待遇不給職務的官職。但不同的是,散官只給文武百官,從不給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