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蕭云啟正在臨摹一幅前朝大家的書法,他落筆沉穩,心神專注。
一名內侍快步走入,低聲在他耳邊說了幾句。
蕭云啟握著筆的手,在空中停頓了片刻,隨即又穩穩地落了下去,寫完了最后一筆。
他將筆擱在筆架上,看著那副字,淡淡地說道:“知道了。讓‘眼睛’們都盯緊了,尤其是老三那邊,看看他府上有什么動靜。”
“是,殿下。”內侍躬身退下。
蕭云啟走到窗前,看著皇宮的方向,眼神幽深。
“老七……你究竟,是給了我一個驚喜,還是一個驚嚇呢?”
同一時間,五皇子府中。
素來有“賢王”之稱的五皇子蕭云安正在與一位老儒生對弈。
聽完下人的稟報,他捻著棋子的手微微一頓,隨即落下一子,溫和地笑道:“老師,看來這盤棋,今日是下不完了。京城這盤更大的棋,似乎要有新的變化了。”
老儒生看了一眼棋盤,意味深長地說道:“殿下,棋局越是混亂,才越有執子的機會啊。”
蕭云安笑了笑,沒有說話,只是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浮在水面上的茶葉。
……
御書房。
大夏皇帝蕭承稷正批閱著奏折。他已年過五旬,但腰背依舊挺直,眉宇間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帝王之氣。
貼身太監總管高福,如同影子一般,悄無聲息地侍立在一旁。
“陛下,朔州八百里加急。”高福的聲音很輕,將一份用明黃色綢緞包裹的奏報,恭敬地呈了上來。
蕭承稷的動作停了下來。
他抬起頭,眼神中看不出喜怒,只是平靜地說道:“呈上來。”
高福小心翼翼地打開綢緞,取出里面的奏報。
奏報有兩份,一份是標準的奏折,而另一份,則是一疊厚厚的口供,上面還按著鮮紅的手印。
蕭承稷先是拿起了那份奏折。
奏折是蕭云庭和欽差御史張承聯名所上。
他看得很快,但隨著目光的移動,他原本平靜的臉色,開始一點點變得陰沉。
當他看到奏折的末尾,看到蕭云庭和張承共同署名,并蓋上了各自的官印和藩王大印時,他的呼吸明顯粗重了幾分。
他放下奏折,又拿起了那份口供。
口供記錄得極為詳細,從臨洮總兵如何接到密令,如何與軍中死士串聯,又如何計劃在預審之時刺殺廢王,栽贓給北狄人……每一個細節,都清晰無比。
而所有證據,都指向了同一個人——三皇子,蕭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