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這些東西用一塊干凈的布包裹好,趁著無人注意,動用了一絲微弱的精神力,將其悄然送到了李世民身邊一名看似內侍總管模樣的人手中,并傳遞了一道意念:“賀二哥大婚。”
那內侍顯然受過叮囑,接到東西,面色不變,只是極其隱蔽地朝蘇銘所在的方向微微躬身,便將東西妥善收好。
李世民似乎感知到了這一切,嘴角勾起一抹滿意的弧度,不再看他,全神貫注于眼前的婚禮儀式。
而也就在蘇銘送出“賀禮”之后,他周圍的一切,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鍵。
他依舊站在那里,如同一個固定在時空中的觀眾,無法參與,無法干預,只能靜靜地觀看。
他看到盛大的婚禮圓滿禮成,看到李世民與長孫氏接受萬民朝賀,帝后和諧,舉國歡騰。
他看到時光荏苒,李世民與長孫氏果然有了很多個孩子。他看到長子承乾,幼時聰慧活潑,騎在李世民的肩頭歡笑;看到魏王李泰,小小年紀便顯露出對文學的濃厚興趣,趴在書堆里如饑似渴;看到晉王李治(未來的唐高宗),那個略顯文弱卻眼神純凈的孩子,被長孫氏溫柔地抱在懷中……孩子們都長得很可愛,在這座宏偉的宮殿中,享受著父母的寵愛與帝國的榮光,健康地成長著。
紅妝百年,皇威永鎮
他看到李世民并非一味沉溺于天倫之樂,他勤政愛民,勵精圖治。在朝堂上,他虛心納諫,與魏征、房玄齡、杜如晦等能臣良將共商國是,開創了人族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國力蒸蒸日上,武道文明愈發昌盛;在邊境,他雖未再輕易親征,但運籌帷幄,派李靖、李勣等名將北擊突厥、西定吐谷渾(此世或許對應某些強大異族),開疆拓土,將人族的威名遠播四方,令萬族忌憚。
他也看到,長孫氏以其賢德,將后宮打理得井井有條,時常勸諫李世民,勤儉愛民,是李世民不可或缺的賢內助。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感情深厚。
然而,加速的時光流中,也并非全是美好。
他看到,隨著孩子們長大,圍繞著儲君之位,暗流開始涌動。長子承乾因足疾與性格原因,與李世民漸生隔閡;魏王李泰才華橫溢,卻也因此生出不該有的心思;朝臣們也隱隱分成了不同的派系……帝王家事,亦關乎國本,其中的無奈與辛酸,即便蘇銘作為旁觀者,也能感受到一二。
他還看到,長孫氏終究未能陪伴李世民走到最后。在一場加速流轉的畫面中,他看到李世民緊緊握著病榻上愛妻的手,這位叱咤風云的人皇,眼中充滿了無盡的悲痛與不舍。長孫氏溫婉地笑著,替他擦去眼角的淚痕,最終緩緩閉上了眼睛。那一日,整個皇城陷入了巨大的悲慟,李世民仿佛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
蘇銘就這么看著,一看,就看了不知多少歲月。
百年,千年,萬年……時光在加速中飛逝。
他看到李世民的孩子也長大、老去、開枝散葉。看到人族在他的治理下,真正迎來了一個輝煌鼎盛的黃金時代,文明之火照耀星海,強者輩出,疆域穩固。
但再輝煌的盛世,也敵不過歲月的無情。
一百萬年后。
加速的時光流速,終于開始放緩,趨于正常。
蘇銘看到,那座熟悉的皇城大殿之前,廣場之上,再次聚集了無數的人族青年才俊。他們氣息磅礴,眼神熾熱,與百萬年前玄武門前的景象何其相似!
只是,這一次,人族有了充分的準備。皇城之外,陣法光芒沖天而起,如同鐵壁銅墻;無數人族精銳軍團肅然而立,殺氣騰騰;天空之中,戰艦云集,符文炮閃爍著冰冷的光澤。整個帝國,如同一架精密而強大的戰爭機器,已然全面啟動,嚴陣以待!
而在那最高的城樓之上,一道身影,巍然屹立。
依舊是李世民。
只是,此刻的他,已然行將就木。
百萬年的歲月,即便強如人皇,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身形佝僂,白發蒼蒼,臉上布滿了如同溝壑般的皺紋,曾經挺拔的身姿需要依靠著城墻才能站穩。唯有那雙眼睛,雖然不再明亮如星,卻依舊深邃,蘊含著百萬年的智慧與看透世事的滄桑,以及……一絲與當年老皇軒轅一樣的、為人族未來鋪路的決絕與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