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攔下了一輛紅色的士:“師傅,去荷李活道,唔該(謝謝)。”
的士穿梭在九十年代香港的街巷,陸遠靠在座椅上,閉目養神,內心卻盤算著接下來的計劃。
荷李活道,被譽為全球十大購物街之一,但此時它最出名的并非現代商品,而是綿延起伏的街道兩旁,林立的古董店、藝術品店和眾多在地攤上討生活的古玩小販。這里是香港古玩市場的核心地帶,魚龍混雜,真偽難辨,每天都有幸運兒撿漏,但更多的還是打眼交學費的“玩家”。
付錢下車,踏上荷李活道的石板路,街道不算寬闊,兩側店鋪的門面大多古舊,櫥窗里陳列著各式各樣的瓷器、玉器、銅器、書畫、家具。而更吸引陸遠注意力的,是那些沿著街邊或是在一些小空地上鋪開一塊布,擺滿各式“老物件”的地攤。
攤主們形形色色,有穿著老頭衫、搖著蒲扇的老者,有眼神精明、四處張望的中年人,也有看起來懵懂懂懂、只是看攤的年輕人。前來淘貨的人更是五花八門,有西裝革履的收藏家,有背著相機的好奇游客,也有穿著隨意、蹲在地上與攤主討價還價的本地居民。
陸遠開啟了“領域感知”。以他為中心,半徑十米內的球形空間里,一切物體的細微狀態都映射在他的腦海中,像是一臺360度無死角的全方位掃描儀,能夠捕捉到材質、密度、內部結構、歲月侵蝕的痕跡等信息。
他緩步行走在一個個地攤之間,目光看似隨意地掃過那些沾滿泥土的瓷碗、銹跡斑斑的銅錢、顏色暗淡的卷軸、造型奇特的木雕。。。。。
大部分物品在他的感知中都是近現代的仿品或者毫無價值的舊貨。偶爾有幾件帶著些許“凝實”歲月感的東西,也多是清末民國的普通物件,價值有限。
他并不著急,“黃金律”的被動效果讓他隱隱感覺到,今天應該會有所收獲。走了大約半小時,在一個不太起眼的角落,一個頭發花白、面容愁苦的老者攤前,陸遠停下了腳步。
老者的攤子上東西不多,幾件品相普通的民窯青花碗,一些零碎的古錢幣,還有幾方灰撲撲的硯臺和印章石料。吸引陸遠目光的,是攤子角落里,一塊被隨意丟置,用來壓住舊書頁的深紫色石頭。
那石頭約莫巴掌大小,呈不規則的隨形,表面看起來粗糙無光,甚至沾著些泥土。但在陸遠的“領域感知”中,這塊石頭內部結構緊密而均勻,隱隱透出紫光。
陸遠蹲下身,先是隨手拿起一個青花碗看了看,又翻了翻那幾枚古錢,最后才仿佛不經意地指向那塊深紫色石頭:“老板,這塊石頭怎么賣?看著挺壓手,拿回去當鎮紙不錯。”
老者抬起渾濁的眼睛,看了陸遠一眼,又看了看那塊石頭,有氣無力地說:“后生仔,好眼光,這可是塊老石頭了。。。。。你誠心要,給五百塊吧。”
五百港幣,在94年也不算小數目,足以讓一個普通家庭開銷好些天。
陸遠拿起石頭,入手果然沉甸甸的,手感細膩。他假意仔細端詳,實則通過“領域感知”進一步確認。沒錯,這石頭表皮下包裹的,是質地極佳的壽山石——荔枝洞石,而且看其凍地通透,顏色純正,即便在原石狀態下,價值也遠非五百港幣可比。若是請名家稍作雕琢,價值更能翻上數十上百倍。
他沒有還價,直接數了五張百元鈔票遞給老者。“就五百吧。”
老者似乎沒想到陸遠這么爽快,愣了一下,才接過錢:“后生仔,爽快。。。”
離開攤位,陸遠將這塊其貌不揚的石頭拿在手中把玩,然后放入懷中(儲物空間),繼續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