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崔扶風若有所思道,“都說曲有誤,周郎顧,精擅樂理之人自然對各種聲音特別敏感。只是沒想到,如此風雅的能力,居然被薛郎君用來殘忍屠殺幼兒!”
“世上耳聰目明之輩不少,只因為我亦是聽覺敏銳,就指認我為兇手,崔少卿此言未免武斷了。”薛昔陽卻面不改色,甚至帶點嗤笑意味,“此言恐怕比縣主因琉璃碎裂便說是我在旁邊吹笛所致,更令人難以信服呢。”
“是與不是,我自會給出決定性證據。”千燈并不與他爭執細枝末節,只回身看向白昭蘇,目光中滿是憤慨之色,“除了世子白昭通,就連王女,雖然我幫她從靈殿中拚死逃出,可依舊無法躲避追殺,即使并不知道她究竟掌握了多少消息,但你們早已決定置她于死地,因此利用喪鐘吸引走眾人注意力——也有可能,這喪鐘和最后一件圣器金剛杵,一開始是為行刺國主準備的。只是當時王女不但活了下來,而且還要作證洗刷我的清白,因擔心她泄露重要信息,才被你們臨時用在了她的身上!”
聽到當日喪鐘之事,尉遲乙耀最為憤怒也最為疑惑:“說起此事,我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當日鐘聲未停時,我便率人圍住了鐘樓,簡直可說鐵桶一般了,可就這般情況,對方還是憑空消失了,簡直匪夷所思!如今縣主這般說,難道,這竟也是他所為?”
“不錯,而他使用的手法,與我適才所揭露的,盜取琉璃青蓮的手法,頗有相通之處。”
千燈說著,轉而看向崔扶風,問:“崔少卿,還記得千佛洞前,你曾對我解釋過樂器共鳴共振、應聲相和之理么?”
崔扶風站在陰影之中,但望著她的目光燦亮而溫柔:“是,我記得當日我對縣主說了莊子《徐無鬼》所云,魯遽調瑟,廢一于堂,廢一于室,鼓宮宮動,鼓角角動,音律同矣。可見若音調相合,樂聲自然會有共同發聲的現象。”
“《徐無鬼》說的是兩架瑟能相應,而崔少卿還提到,之前洛陽有寺廟中有一具磬日日無人自響,直到樂師在磬上挫了幾個缺口后,那磬才停止自鳴。眾人詢問緣由,原來是那具罄與寺廟的銅鐘音律相合,因此擊鐘之時,會彼此應和,導致應聲的現象。”
聽到她這解釋,尉遲乙耀頓時一拍大腿,嚷了出來:“難道說,那日的鐘聲,也是有人用了這個方法引動的?難怪我們追去時不見人影,原來是他根本就不在鐘樓上!”
千燈瞥了薛昔陽一眼,見他緊抿雙唇并不開口,便道:“薛郎君,你還是坦陳一切吧。我已經去查過那日你去借魚盆的寺廟,已經知曉了,你那日借走裝魚的,并不是木盆,而是寺中的銅磬!而且,就在王宮旁,你手中拿著可以引動鐘聲的磬,王宮的大鐘突然無人自鳴——這世上,可有這般湊巧的事情么?”
“縣主,你有沒有想過,論理可行之事,現實中其實根本做不到?”薛昔陽卻強自鎮定,說道,“此事又與你之前所說,吹奏笛子導致琉璃碎裂一樣,或許湊巧可行,但,不過是縣主口說無憑的臆測而已。我試問,縣主可找得到一個人,吹笛子使琉璃破碎、或者擊磬使鐘鳴么?”
“吹笛之事怕是難驗證,畢竟這世上罕有薛郎君這般功力之人。至于擊磬鳴鐘之事行與不行,我們前去宮中鐘樓一試,便可知曉。”千燈既然提出這個觀念,自然已是成竹在胸,說道,“我已向寺廟內借來了那個銅磬,還請大都尉丞幫忙找兩個樂師,讓我們試試看能否重現當日情形。”
第四十三章振鳴
事關重大,眾人離開靈殿,轉到宮門口,先將白昭蘇小心護送回宮。千燈親去求見龜茲王,對他稟明此事。
龜茲王傷勢依舊危重,正躺在床上由御醫換藥。
千燈瞥見他的傷勢,只覺比之前更為令人心驚,忍不住與李潁上交換了一個眼神。
李潁上緩緩向她搖了搖頭,示意她別開口。
千燈便只向龜茲王匯報了之前在神殿的一應經過,說明了希望找宮中樂師驗證當日鐘鳴的真相之事。
“什么?原來當日那鐘聲……也是刺客們裝神弄鬼所為?”龜茲王雖然發音艱難,但知曉此事亦是精神稍振,顯然當日“喪鐘”之事一直堵在他的心里,讓他一直無法釋懷。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52書庫不錯,記得收藏網址https:52shuku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傳送門:排行榜單找書指南側側輕寒宅斗文探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