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上一應政事商討過,地方情況、朝堂升遷、邊關防務俱都落實,給事中稟奏政務已處理完畢后,皇帝才開了口:“昨日夜間,郜國公主府突起變故,諸位卿家可知?”
眾人自然沒料到,今日的朝堂大事竟與已故的郜國公主有關,個個面露詫異之色。
“零陵縣主。”皇帝朝向紗簾之后,問,“此案與你昌化王府有關,你可能在此詳細講一講?”
千燈定了定神,靠近了紗簾,朗聲道:“是。此案發生于二月廿二,曲江池畔。郜國大長公主落水薨逝后,當時旁邊只有我與府中一干夫婿候選人,公主府侍女又證明,在大長公主出事之前,郜國公主與我某個候選夫婿曾私下見面。
“大理寺卿崔扶風受朝廷所托,在我昌化王府徹查所有人,又有三法司介入調查,最終因為所有線索指向回紇王子鳴鷲,為全兩國顏面,朝廷將其逐出長安,了結此案。”
雖然此案當日由三法司私下密審,但朝中人大多知曉此事,因此也不意外。
“但鳴鷲王子因此而與我交惡,趁我在祭拜父祖陵墓時劫掠了我,并暗地潛入昌化王府,以求洗脫罪名。
“此事為昌邑郡主所知,于是她暗地派遣人手潛入我府中,意圖刺殺、擒獲鳴鷲王子,并同時前往東宮,借助太子殿下信任,騙他前來,企圖拿我一個違逆朝廷之罪。
“但鳴鷲王子之前曾潛入公主府,割掉馬頭嚇唬大長公主,當時他曾看見公主枕下有一封絕筆信,崔少卿因此而斷定,公主之死必有內幕。我們以此為據,終于從昌邑郡主口中詐出真相,而郡主也經由密室逃跑,如今不知去向。”
這一番話清楚明晰,由她簡短述來,眾人立知大概。
崔侍中一聽自己兒子在其中大有作為,自然要詢問細節:“請問零陵縣主,適才照你所說,大長公主出事之前枕下便有遺書,是否有些古怪?”
見崔扶風的父親開口,千燈隔簾對他行禮:“此事確實古怪,但并非鳴鷲王子妄言。因為昌邑郡主逃離之后,士兵們打開了書房,已搜撿到了一些信件,那封遺書便在其中。”
第八十章傾覆
皇帝抬手示意,內侍立即從簾內捧出盛信件的匣子,呈到御案之上。
“這是當時密室之中發現的信件,其中多是朝臣與大長公主來往訊息。昌邑郡主逃離之前意圖銷毀,但幸好及時被我們搶了下來。”
殿中有人交頭接耳,也有人神情微變,顯然想到了自己曾與郜國公主來往的信件,表面強自鎮定,私底下已是兩股戰戰。
混到殿中的,哪個不通達人事,一看皇帝將郜國公主之事拿到明面上來講,顯然便是要清算了。
皇帝抬手從匣中取出一封燙金牡丹的信封,看了看展示在眾人面前:“大長公主的字朕十分熟悉,確實她手書無疑。”
眾人看著上面的“愛女親啟”四字,都沒有疑議。
皇帝將信箋遞給內侍:“這是郜國大長公主遺留給昌邑郡主的信件,焚燒殘缺,但大致尚存,你替朕念給諸位卿家聽一聽吧。”
殿上宣旨的內侍聲音高亢,中氣十足,將信件上面的內容念出來,雖然信件燒殘,但內容尚算清楚:
“……玉吾兒:
“展信之日,母親……永訣。
“朝堂縱……生死存亡之際……將傾,為今之計,唯我一死可……順利入主東宮……母親選曲江池為殞身之……昌化王府之人齊聚……此罪可安于零陵縣……變則攀扯其夫婿候選,你當隨機應對……”
聽到此處,殿中眾人皆是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