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對勁??!”東陽郡主聞言喃喃地道。和自己的妹妹武陽郡主交換了一個只有彼此才明白的眼神,然后目露糾結地沉思了好一會兒,然后咬著牙對姜憲道:“保寧,要不你過去看看?我們這里面,也只有你過去太后娘娘不會生氣了?!?/p>
曹太后生氣,誰承受得起。
姜憲也想知道大殿發生了什么事,卻不愿意就這樣被東陽郡主和武陽郡主利用。她們兩位既然把她當不懂事的小孩子,她就做個小孩子好了。
“兩位姨母,”她笑盈盈地道,“今天是太后娘娘的大壽。我規矩學得不好,外祖母原本不允許我來的,還是皇上為我全了擔保,說我絕不會失禮失儀。外祖母才讓我隨著皇上來的。我不敢去!要是被太后娘娘發現了,她當著這么多人不會說我,可回了宮肯定會讓女官去告訴我外祖母……我不想讓外祖母臉上無光!我不去!”
東陽郡主和武陽郡主俱是一愣。
站在姜憲下首的是安國公夫人。
她一直豎著耳朵聽著四周的動靜,兩位郡主發著愣,她卻湊了過來,低聲道:“郡主是在擔心丁亥年舊事重演……”
兩位郡主臉都白了。向來不說話的武陽郡主更是朝著安國公夫人低聲喝道:“請夫人慎言。”
姜憲卻聽得懂。
曹太后垂簾聽政并不是一帆風順。
她坐在金鑾殿的次年,也就是丁亥年,江南連降大雨不停,淹了三州六縣七十九鄉,整個江南都快成了一片水澤,就有言官彈劾曹太后,說她牝雞司晨,惹了天怒,要求曹太后退居慈寧宮,由先帝指定的輔政大臣共同攝政。朝中很多年輕大臣都上折子附和。
曹太后不僅沒害怕解釋,反而派出當時還任五城兵馬司都指揮使的曹國柱把這些上折子的大臣全都抓起來沒有經過三司會審就殺了。
一時間京城里腥風血雨,人人噤若寒蟬。
這就是有名的丁亥年之變。
之后曹太后就開始重視起兵部起來。
也算曹太后運氣不好吧,天下太平了百余年,實在是難以找出幾個能領兵打仗的人物,曹太后好不容易扶持起一個吳宴道,結果吳宴道只是個嘴里跑馬的,不僅辜負了曹太后的一片心意,還讓她伯父趁機掌管了山西大營……
姜憲看著這幾位朝中最顯貴的婦人,不由在心里感慨。
再無知的人,坐在了這樣的位置上面,想活下來,就得練就一番察言觀色的本領,不然被抄了家還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她們雖然猜錯了,思路卻是對的。
大殿的確是出了大事。
自己要不要找個機會去看看呢?
姜憲正在這里考慮,御用監大太監孫德功匆匆忙忙地出現在了排云殿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