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想好好在家里呆著。”姜憲越來越不喜歡出門了,她笑道,“那時候天氣應該比現在還冷了,若是天氣好,我們一家去劃船吧!到外面去劃船。”
家里雖然有個湖,和昆明湖相比,還是太小。
李謙笑咪咪地點頭,眉宇間露出幾分遲疑。
姜憲笑道:“你是不是想告訴我,你那天有事,不能親自陪我,讓誰誰誰跟我一道去。”
這是李謙慣用的手段。
不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這幾年大家好像都越來越怕李謙了,他在場除了她和慎哥兒以后,就沒有一個神色自然的。沒有李謙在場,有時候更好玩。姜憲也就沒有強求。
“那倒不是!”李謙笑著,嘆了口氣,道,“皇上下了圣旨,
同意遷都!”鬧了大半年的事,終于落了定,姜憲揚眉,道:“怎么一回事?皇上想通了?誰承辦這件事?不會又要加稅吧?今年處處年成都不好,他們就不怕逼得民反?”
李謙道:“汪幾道估計了知道朝廷沒銀子,他們準備先只是讓皇上下江南,去金陵避禍。六部三院的官員隨行,都成還是定在京城,之后再慢慢謀劃。事情是蘇佩文提出來的,皇上將這件事交給了蘇佩文。還好蘇佩文沒有糊涂,他找了梅城商量下江南的費用,梅城給他出了個主意,站他找徑陽書院的。”
說到這里,李謙的嘴角抽了抽,好像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嘴里也有了幾分笑意,道:“徑陽書院不是主張遷都嗎?他們又在揚州。揚州什么最多?鹽商最多!梅城讓蘇佩文想辦法打那些鹽商的主意。讓他們出銀了。現在徑陽書院的人肯定已經得了消息,做主正抓著腦袋發愁呢!”
姜憲哈哈大笑,心里很痛快。
前世,徑陽書院的人就找了她不少麻煩。
靖海侯能得有朝臣支持,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和徑陽書院的人交好。
李謙嘖嘖地道:“梅城這個人很有意思,可惜他是戶部尚書,要是能為我所用就好了。”
前世他就在姜憲手下做事,姜憲倒不覺得這件事難事。
她道:“找機會吧!總有一天能遇上的。”
比如說,梅城致仕之后……
姜憲問起京城的防衛:“知道交給誰了嗎?”
“現在還沒有動靜。”李謙道,“眾人都在謀求金陵的差事,京城那邊反而沒什么舉動。不過,有消息說,高嶺想留在京城。我估摸著他要是提出來,朝廷十之八九會讓高嶺駐守京城。”
姜鎮元去了遼東之后,最有資歷接他手的就是高嶺了。
趙璽能順利地登基,與高嶺與有很大的關系,算得上是有從龍之功了。
只是高嶺做了很多年的禁衛軍,習慣行事低調罷了。
李謙說到這里,笑道:“你猜猜我今天接到了誰的來信?”
姜憲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來。
李謙告訴他:“我收到了楊俊的信。”
姜憲非常的意外,道:“他免職之后回了老家吧?他給你寫信做什么?難道想復出?可這時間也太短了,就算是你有心為他謀劃,今年肯定是不行的。但六部三院遷到金陵之后,京城又要留人,朝中肯定要大換血。這個時候去找誰,誰也不敢拍著胸保證一定能讓他起復啊!”
“他倒沒提這些事。”李謙笑道,“他給我的信里寫的全是抗倭的戰略戰術,還有倭寇這幾年的動態。看得出來,他是花了下力氣的。”
※
親們,今天的更新,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