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七年底到康熙四十八年年初這段時間對朝堂上的人來說驚心動魄,對悠然居來說,卻是歲月靜好。
朝臣求立新太子,這期間發生了大阿哥腦抽跑到康熙面前要替康熙誅殺廢太子,康熙氣的把大阿哥幽禁了,大阿哥就此出局。
康熙也想看看朝臣支持的人是誰,便讓四品及以上的官員上書新太子人選。
康熙本來覺得幾個兒子下面的勢力應該差不多,即便有差別,也不可能差別特別大,可眾朝臣上書的結果卻讓康熙出乎意料。
大半個朝堂都舉薦八貝勒為新太子,那可是大半個朝堂啊!
康熙此前對八貝勒這個兒子印象還行,可八貝勒這個支持率卻讓康熙像是吃了s一樣難受。
不是,他憑什么,康熙左看右看,就是看不出來八兒子哪來的本事能得大半個朝堂的支持,就是廢太子也沒這個本事。
康熙可不覺得八兒子比他精心養育的廢太子強。
能力不強,還有那么多人支持,必然在太子被廢之前就開始收買人心,用心險惡,落在康熙眼里,怎么想怎么不舒服。
然后康熙把八貝勒狠狠訓斥了一番,把人罵的抬不起頭,還拿八貝勒的親額娘良妃來說事,說八貝勒是辛者庫賤婢之子。
一句話,否定了八阿哥和良妃。
兩人同時病了。
新立太子變成了鬧劇,康熙也知道玩脫了。
這時三阿哥胤祉當眾揭發大阿哥胤祉魘鎮太子一事,剛好給了康熙一個臺階,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在胤禛等極少數人的上書下,康熙復立了太子。
到此,一廢太子又復立結束了。
朝堂來來回回換了多少人,有多驚心動魄,小滿看不到,她只知道,這段時間后院著實安靜。
胤禛雖然會來后院,可是次數實在少,后院眾人也都明白,多事之秋還沒徹底過去,依舊安分的不得了。
直到宮里冊封胤禛為雍親王的圣旨下來,后院才實實在在解凍,朝堂也算暫時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