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的炊具多以陶,青銅為主,隨著冶煉鐵的技術改進,鐵制的炊具偶爾也會出現在宮廷貴族的庖房里。
形制為鼎,斧……之類,能蒸,煮,烤,至于煎,炒,是不能的。
也就是說如今還沒有鍋。
小滿寫食譜,先把不用鍋的食譜給寫出來,重點側重于用如今大漢有限的佐料來處理食材,讓食材變得盡可能可口。
至于更多食譜,等紙張弄出來,鐵鍋做出來,再等張騫出使西域把更多香料,食材,水果帶回來,她再慢慢增添就是。
她寫的這份,只是開胃菜。
正所謂來日方長嘛!
她寫的很快,給出的食譜并不多,不過怕太官令不能領會其中精髓,寫的格外細致。
她寫完后劉徹拿起來看了看,然后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后來的人講究!這么個講究法,我也有口福了。”
劉徹雖然沒下過廚,可他懂軍事,懂軍事必然操心過軍糧,關于庖廚一事,他不是那種絲毫不懂的帝王,略微了解過。
正是了解過,看過她寫的食譜才知曉何為精細,哪怕還沒看到成品,光是這個細致的流程,也給人充足的想象空間。
劉徹回來后也不太習慣餐食。
張騫明年才會被安排出使西域,一走就是十來年,他從西域帶回來的東西改變著大漢的餐食。
皇家雖不缺食材,可習慣還是不一樣的。
這份食譜,劉徹興趣很大。
滿足口腹之欲,人之常情,他也不能免俗。
很快這份食譜就經劉徹的手傳給了太官令,對外就說他偶然尋得了一本食譜,讓太官令監督廚子們嘗試著做出來。
劉徹把小滿帶進宮,原本是打算盛寵一段時間后把人放到增成舍內的獨立宮殿,然后按部就班等著她生孩子。
如今知道她通曉未來,從那本食譜中見微知著,便可知道她必然還知道更多能讓大漢受益無窮的法門。
即便未知帶著危險,可劉徹仍舊要用她。
他最不怕冒險,要不然也不會傾國力打匈奴,重來一次,什么都一樣有什么意思,小滿身上的變故讓他驚訝,同時他也讓充滿的挑戰的欲望。
對有用之人,他便要格外優容一些,那么她的去處便不能隨意決定,劉徹打算問問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