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都是對生理和心理極限的挑戰。
拂曉前的50公里沙漠負重行軍成了每日固定的“開胃菜”。
易普拉欣逐漸適應了沙漠的行進技巧,雖然依舊艱難,但他再也沒有落到最后幾名。
他學會了分配體力,學會了利用地形,更重要的是,他學會了忍受無休止的痛苦和疲憊。
他的眼神越來越銳利,帶著一股狼一樣的狠勁。
白天的綜合體能訓練更是花樣百出。
斯巴達式的crossFit課程讓他們在沙地里翻滾、扛著原木奔跑、拖著沉重的輪胎前行;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讓心跳始終處于爆表邊緣;
巴西柔術和Krav
maga的近身格斗訓練,則讓易普拉欣吃盡了苦頭。
他野路子的打法在系統性的格斗術面前破綻百出,每天都被摔打得鼻青臉腫。
但他每次被擊倒,都會立刻爬起來,眼神兇狠地再次撲上,甚至會在休息時間偷偷模仿練習,那股不服輸的勁頭讓顧問們都暗自點頭。
冷水生存訓練在一個臨時搭建的大型冷水池中進行。
露娜要求他們在冰冷刺骨的水中完成各種任務,包括水下裝備組裝、逃脫捆綁等,旨在磨礪他們在極端環境下的冷靜和操作能力。
易普拉欣出身加沙,對水并不陌生,但這種刻意制造的低溫環境依然讓他痛苦不堪,嘴唇凍得發紫,肌肉不受控制地顫抖,但他每次都堅持到最后。
下午的基礎武器訓練是易普拉欣相對擅長的領域,但他同樣投入了十二分的努力。
R-14m步槍的極端條件故障排除,他會在其他人休息時,獨自一人反復練習蒙眼拆解組裝,手上被冰冷的金屬零件劃出無數口子也毫不在意。
每天1000發以上的實彈射擊,他不僅是完成數量,更是精益求精地研究不同距離、不同環境下的彈道,默默記錄著數據。
他的射擊成績穩步提升,從一開始的中等偏上,逐漸穩定在了前列。
速射機槍的壓制戰術和彈藥更換,他反復練習,追求最快的速度和最穩的姿態。
夜晚的理論課程對易普拉欣來說是巨大的挑戰。
他受教育程度有限,很多軍事術語、地圖符號、彈道學原理對他來說如同天書。
但他拿出了比體能訓練更狠的勁頭。
他幾乎是纏著蜂醫和其他稍有文化的隊友請教,用最笨的方法死記硬背。
別人晚上10點下課可能還會有點自由時間,他卻幾乎每天都熬到凌晨三四點,就著微弱的臺燈燈光,啃著那些晦澀的教材,眼睛里布滿了血絲。
他的理論考試成績起初慘不忍睹,第一次閉卷考試甚至不及格,得到了第一次警告。
但他沒有氣餒,第二次考試,竟然勉強爬到了及格線邊緣。
每一天的伙食補給時間,對學員們來說如同戰斗。
高強度的訓練消耗巨大,每個人都饑腸轆轆。
大多數人會盡可能多地攝取食物,然后抓緊時間休息哪怕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