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亞接過盒子,掂量了一下,似乎有些好奇,但沒有立刻打開。
“謝謝您,父親。”
她的禮貌中帶著距離感。
為了打破尷尬,烏魯魯趕緊找了個話題,目光落在她的預備役制服上:
“你……你也報名了?我是說……預備役。”
“是的,父親。”
索菲亞點頭,語氣坦然,“我選擇了業余訓練加學期內待命的模式。每周末和假期都要參加訓練。”
她頓了頓,聲音低沉了一些,卻帶著一絲堅定,“哈夫克的戰線已經推進到了布干維爾島(位于巴布亞新幾內亞,靠近澳大利亞)。局勢越來越緊張。我不能……也不想只是坐在教室里,等待事情發生。最近我還在學習如何操控Rc-15偵察步槍。”
烏魯魯聽著女兒的話,心中五味雜陳。
既有為人父的擔憂,又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驕傲,但更多的是一種沉重——
戰爭的陰影,終究還是籠罩到了下一代身上。
旁邊的奧蕾莉亞看著女兒一身戎裝,忍不住輕輕嘆了口氣,伸手幫她理了理其實并不凌亂的衣領:
“索菲,為什么不穿件更好看的衣服?或者更休閑一點的?旅途這么累……”
索菲亞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絲與她年齡不符的淡然微笑:
“習慣了,媽媽。這樣穿……更自在。而且,”她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要不是機場安檢絕對過不了,我其實還想把我的配槍也帶上呢。總覺得……有點不習慣身邊沒槍。”
這句話讓烏魯魯和奧蕾莉亞都默然了。
他們從女兒半開玩笑的話語中,聽出了她已經悄然改變的思維方式和身處亂世的不安全感。
眼前的索菲亞,不再是那個需要他們保護的小女孩,而是一個已經拿起武器、準備迎接風暴的年輕戰士了。
機場外,利雅得的陽光依舊耀眼。
一家三口,以一種奇特而略帶疏離的方式,完成了時隔十五年的重逢。
未來的幾天,對于烏魯魯而言,將是與他既熟悉又陌生的女兒重新建立連接的珍貴機會,也是直面過往、審視現在與未來的特殊時期。
而沙漠深處的訓練基地里,殘酷的淘汰與錘煉仍在繼續,等待著所有人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