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娜姑娘身負(fù)重任,此地已非善地,且隨貧道先上清音閣暫避。”
他的目光隨即轉(zhuǎn)向李白和吳指南,在李白身上停留的時間稍長。那深邃的目光仿佛蘊含著某種洞察萬物的力量,要穿透皮囊,看清他體內(nèi)那股引動霜雪的奇異力量根源。
最終,他的視線落在吳指南清冷平靜的臉上:“吳師侄,久違了。此位小友是?”
“師伯。”
吳指南微微躬身行禮,語氣依舊如山中清泉,“這位是李白,李太白,乃趙蕤夫子門下弟子,裴十三娘引薦至此。太白,這位是青城掌教玄真子師伯。”
她介紹簡潔明了,點明了李白的師承淵源和引薦人。
“趙夫子高足?”玄真子眼中精光一閃,如同下井投石,重新仔細打量李白。
目光尤其在李白那柄剛剛歸鞘、劍柄處猶帶一抹暗紅血跡的凡鐵長劍上停留片刻,帶著一絲深沉的探究:“方才那引動霜寒之意的一劍,氣象不俗,似有古意,又非趙夫子縱橫捭闔之術(shù),小友倒是機緣深厚,天賦異稟。”
李白心中一凜,這老道的眼力果然毒辣!
一眼便看出他那“霜雪之光”的非凡來歷,且對自己這柄看似普通的佩劍也格外關(guān)注,恐怕心中存疑。
他強壓下體內(nèi)因激戰(zhàn)和強行催動劍意帶來的陣陣疲憊與經(jīng)脈深處隱約的刺痛,拱手行禮,姿態(tài)恭敬卻不失風(fēng)骨:“小子李白,見過玄真子道長。方才情急,僥幸引動些許天地寒意,不成章法,倉促間貽笑大方,讓道長見笑了。”
玄真子捋了捋銀白長須,微微頷首,對李白的應(yīng)對不置可否,并未深究那劍意的根源,話鋒一轉(zhuǎn),指向當(dāng)前局勢:“此地血腥彌漫,不宜久留。畫皮鬼蹤跡詭秘,吐蕃密探雖退,未必甘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精彩內(nèi)容!
阿依娜姑娘需盡快安置于清音閣內(nèi)殿,以‘兩儀微塵陣’護持周全,方為上策。”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李白,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邀請意味:“至于李公子……你身負(fù)奇能,又恰逢此會,可愿隨貧道上清音閣一觀?貧道正好有幾處古碑,乃先賢遺澤,欲請公子品鑒一二,或于你之道途,有所助益。”
吳指南靜立一旁,心中雪亮。
師伯的“詩碑林”試煉,終于來了。表面是品鑒古碑,實則是考校心性根骨,更是要借那蘊藏先賢劍意的石碑之力,探查這李白體內(nèi)那奇異力量的深淺虛實。
是福是禍,能否得入青城法眼,全看他自身造化了。
她沉默不語,只是微微側(cè)身,目光平靜地落在李白身上,示意他自己決斷。
李白心念電轉(zhuǎn),瞬間便明白了這“品鑒”二字背后的分量。
玄真子身為青城掌教,守護身負(fù)“山鬼之血”的阿依娜責(zé)任重大,必然對任何接近者,尤其是身懷異能的自己,都要詳加試探。這所謂的“古碑”,就是青城派的第一重?zé)o形門檻!
他此行目的本就是劍閣秘境,清音閣是必經(jīng)之路,玄真子更是關(guān)鍵人物,豈有退縮之理?
況且,那蘊藏劍意的古碑,對他而言,亦是難得的機緣!
“固所愿也,不敢請耳。”李白朗聲應(yīng)道,眼神清澈如洗,帶著少年人的銳氣與堅定,“能得道長指點,瞻仰先賢遺墨,小子幸甚。”
“好!”玄真子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贊許,隨即對吳指南吩咐道:“師侄,你且?guī)О⒁滥裙媚锔概刃幸徊剑边_清音閣內(nèi)殿,開啟‘兩儀微塵陣’靜候。我與李公子稍后便至。”
他特意點明陣名,既是穩(wěn)妥的安排,亦是無聲的警告,提醒李白清音閣防御森嚴(yán),莫要心生他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