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歌的“旋律”,則由青蓮的純凈高潔與山鬼的磅礴生機交織而成,空靈中蘊藏著不容褻瀆的威嚴。
而這首歌的“聲響”,便是那劍罡破空、凈化邪祟、引動萬劍共鳴的宏大交響!
在那崩塌血海的不遠處,一點極其微弱的、幾乎要散逸的黯淡光粒,原本是劍奴燃燒殆盡后最后一絲殘存的意念,充滿了不甘與守護失敗的悲愴。就在這縷殘魂即將被戰(zhàn)場余波徹底沖散時,那空靈的劍歌旋律輕柔地拂過。
奇妙的變化發(fā)生了。那光粒不再劇烈閃爍,反而變得穩(wěn)定下來,仿佛一個暴怒的靈魂被溫柔撫慰。殘魂中那股與劍冢同源、守護了無數歲月的劍意,與這外來的、卻同樣純凈高潔的“歌”產生了微弱的共鳴。
它不再掙扎,而是如同迷途的孩子找到了方向,繞著那新生的、巖壁上的青碧劍痕盤旋了三周,最終,似乎耗盡了最后一絲力氣,又或許是找到了歸宿,輕盈地、無聲無息地融入了那道劍痕之中,成了那永恒烙印的一部分,與之長存。
這或許是這位忠誠劍奴另一種形式的安息與延續(xù)。
阿依娜已忘了恐懼,癡癡地望著李白的背影。
她聽不懂那旋律的具體音節(jié),但腕間藍石手鏈卻溫熱異常,她的血脈與這“歌聲”產生了深深的共鳴,仿佛聽到了山林的低語、大地的脈動與這劍歌融為一體的和諧。這不是殺戮之音,這是守護與凈化的天籟。
在劍冢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一柄銹蝕得幾乎與廢鐵無異、半截插入地下的斷劍,劍柄早已腐朽。在這浩大堂皇的劍歌聲中,它那死寂的劍身內部最深處,某一點極其微弱的、被厚重歲月和銹層掩埋了不知多少年的靈性,仿佛被這熟悉的“歌”的韻律(雖并非它曾經追隨主人的劍意,卻有著類似的至高意境)從亙古的長眠中短暫喚醒。
它無法像其他尚有靈光的古劍那樣共鳴震顫,只是那斑駁不堪的劍脊上,一粒微不可察的鐵銹,悄然脫落,露出了下面一絲比頭發(fā)絲還要細微的、黯淡了千年的冰冷金屬光澤,僅僅一瞬,便又被死寂籠罩。
仿佛一個沉睡的老人,在聽到故鄉(xiāng)遙遠的歌謠時,于夢中無意識地動了一下手指,旋即再度沉沉睡去。
無人察覺,但這微弱到極致的回應,卻為這首“青蓮劍歌”的宏大,增添了一分跨越時空的蒼涼注腳。
那亡命遁逃的黯淡血影,在這超越了物理攻擊、直擊本源的“劍歌”余韻波及下,發(fā)出了更加凄厲痛苦的尖嚎。
這歌聲于它而言,比最灼熱的火焰更致命,是徹徹底底的相克之物,是持續(xù)燃燒它本源的毒藥,迫使它燃燒最后的力量,瘋狂加速逃竄,只求遠離這令它窒息的“樂音”。
最終,當最后一個空靈的音符在劍冢中緩緩消散,仿佛余音繞梁,久久不絕。
萬劍徹底沉寂,如同聆聽完一場神圣的儀式。
血煞怨氣蕩然無存,空氣恢復清明,只留下巖壁上那道閃爍著青碧雷光的劍痕,如同永恒定格的最后一個休止符,無聲地證明著方才那一曲青蓮劍歌的絕響。那劍痕之中,似乎比之前多了一絲難以言喻的靈韻與沉靜。
歌已歇,意未盡。
劍冢之內,唯余一片被凈化后的死寂,以及那深深烙印在所有見證者(無論是人還是劍)神魂中的、超越勝負的震撼。
喜歡詩劍行:李太白穿越錄請大家收藏:()詩劍行:李太白穿越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