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傳聞,充滿了江湖俠客式的快意恩仇與神怪色彩,遠比那些干巴巴的政治指控生動有趣,更容易在市井坊間傳播。
漸漸地,這些零散傳聞開始匯聚、發(fā)酵,演化出更加完整、更具沖擊力的“傳奇版本”:
在城西最大的“醉仙樓”里,一個眉飛色舞的說書先生,拍著驚堂木,對著滿堂茶客,唾沫橫飛地講著新編的段子:
“……話說那一日,李謫仙路經華山,見有妖道以童男童女煉丹,禍害鄉(xiāng)里。謫仙大怒,拔出腰間青蓮劍,口中吟道:‘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但見劍光一閃,如同九天銀河倒瀉!那妖道連同其麾下千百妖兵,瞬間灰飛煙滅!諸位,你們猜怎么著?那一劍的劍氣,縱橫千里,直接將華山上常年不化的積雪,都給削平了三尺!這才有了‘一劍霜寒十四州’的赫赫威名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精彩內容!
堂下茶客聽得如癡如醉,紛紛叫好。什么勾結藩鎮(zhèn)?什么禍亂宮闈?哪有這斬妖除魔、一劍光寒的故事來得痛快!
又過了兩日,另一個版本在碼頭苦力間流傳開來:
“嘿,哥幾個聽說了嗎?李劍仙在長安,那可是把權貴們耍得團團轉!李林甫想害他,結果他直接在金鑾殿上,當著皇帝老兒的面,寫了一首詩,詩成那一刻,滿殿金光,李林甫那老賊當場就嚇得尿了褲子!為啥?因為詩里把他干的那些齷齪事全抖落出來了!這就叫‘詩酒戲權奸’!”
這些經過藝術加工、極度夸張的“李太白軼事”,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弘農郡及其周邊州縣蔓延開來。民眾們或許不懂朝堂爭斗,但他們崇拜俠客,向往神通,痛恨權奸。李白的形象,在這些傳聞中,被迅速塑造成了一個兼具絕世武功、超凡詩才、俠義心腸、敢于戲弄權貴的“完美俠客”與“浪漫詩仙”。
奇妙的是,隨著這些“傳奇”的廣泛傳播,李白隱隱感覺到,自身那已臻大圓滿的「詩劍合一」境界,似乎變得更加純粹、更加靈動。仿佛有無數(shù)細微的、源自市井百姓對這些“傳奇”的相信、向往甚至崇拜的意念之力,跨越虛空,絲絲縷縷地匯聚到他的青蓮劍意之中。雖不能直接提升功力,卻讓他的劍意少了幾分殺伐戾氣,多了幾分源自眾生愿力的浩然與堂皇。這或許,就是細綱中所提及的“信仰之力”的雛形。
這一日,李白再次坐在悅來客棧的窗邊,聽著大堂內茶客們興致勃勃地討論著“李劍仙”是如何“一劍斬妖龍”、“詩篇退萬兵”的最新橋段,而最初那些關于“勾結藩鎮(zhèn)”的污蔑之詞,早已被這些更刺激、更富戲劇性的傳奇淹沒得無人提及,甚至有人嗤之以鼻:“定是那些當官的看不得李劍仙好,編出來污蔑他的!”
吳指南不知何時湊了過來,他傷勢好了大半,臉上又恢復了往日的紅潤,聽著周圍的議論,咧開大嘴笑道:“李大哥,你這招可真絕了!現(xiàn)在外面誰還信那些鬼話?都在傳你是劍仙下凡呢!哈哈!”
連馬車里靜養(yǎng)的阿依娜,透過微掀的車簾,聽到這些夸張的傳聞,蒼白的臉上也忍不住露出一絲莞爾。
李白微微一笑,飲盡杯中殘酒。目光透過窗戶,望向熙熙攘攘的街道。
輿論的戰(zhàn)場,從來不只是刀光劍影。李林甫想用政治的污泥將他拖垮,他卻用市井的傳奇,為自己披上了一件刀槍不入的“神化”外衣。
這第一回合的心理反制,他贏了。
但李白心中清楚,這僅僅是開始。太陰閣與李林甫的陰謀絕不會因此停止。月滿之夜?jié)u近,星圖所示的兇兆如同懸頂之劍。眼前的平靜,不過是暴風雨來臨前短暫的間隙。
他放下酒杯,指尖無意識地在桌面上輕輕敲擊著。
接下來,該去會一會這虢州地界上,或許存在的“朋友”與“敵人”了。
喜歡詩劍行:李太白穿越錄請大家收藏:()詩劍行:李太白穿越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