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話時(shí)沒有看向李白,而是凝視著燈焰,仿佛那一點(diǎn)微光里藏著什么答案。
李白卻從這句話里聽出了兩層意思:
第一,她對(duì)自己的傷勢(shì)了如指掌;
第二,她似乎并不意外“詩意化劍氣”這種事。
“道長見過我這樣的人?”他問。
吳指南抬眼,目光像薄刃劃過宣紙:“見過,也殺過。”
屋內(nèi)空氣驟然一緊。
爐上的藥湯忽然“噗”地濺起一滴,落在炭火上,“嗤啦”一聲。
吳指南卻笑了,那笑意像冰層上裂開的一道細(xì)紋:
“別緊張,上一個(gè)能詩劍通感的人,是我?guī)熜帧!?/p>
她伸手撫過案上竹筒——正是裴十三娘交給李白的那枚——指尖在柳葉脈絡(luò)上停住,“他姓裴,單名一個(gè)‘旻’字。”
李白心頭一震。
裴旻,劍圣裴旻!
——原來她與裴旻同出一門,難怪對(duì)劍意化形如此熟悉。
吳指南的聲音繼續(xù),像夜色里一條暗河:
“世人只道劍圣晚年一劍斷江,卻不知他真正的殺招,是‘以詩意入劍意’。
“那年長安,他以《胡旋舞》入劍,劍光如回雪飄飖,三十步外取上將首級(jí);
“又以《從軍行》入劍,一劍揮出,萬騎沖鋒之勢(shì),震潰敵軍膽魄。
“可他最終死于自己的劍意——”
她停頓,指尖無意識(shí)地摩挲竹筒,聲音低下去:
“詩魄失控,反噬神魂。臨終前,他把最后一絲‘真性’封于峨眉劍閣,交予我守。”
李白忽然明白了什么。
“青蓮劍典……并非武功秘籍?”
“是鑰匙,也是枷鎖。”吳指南抬眼,眸中映出燈火的碎金,“它鎖住的,是那位謫仙遺落的真性。”
她起身,走向墻角,指尖在湘妃竹劍鞘上輕輕一彈。
“當(d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