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李景心頭一沉的是,他敏銳地察覺到,軍中正有一股暗流在悄然涌動。
一股針對他的暗流。
“聽說了嗎?新來的那位晉王殿下,可是個天煞孤星!”
“怎么說?”
“你們想啊,他父母都早死,原先還只是個種地的農民,如今連我們大舜的國運,都因為他被天幕曝光,而變得岌岌可危,這還不是克星是什么?”
“嘶……你這么一說,還真是!”
“他一來,我們就得跟那幫后津蠻子死磕,這不是把我們往火坑里推嘛!”
“誰說不是呢?我看啊,咱們這位晉王殿下,就是個掃把星,誰沾上誰倒霉!”
諸如此類的謠言,在軍營的各個角落里蔓延開來。
它們將百姓的苦難、國家的危局,巧妙地嫁禍到了李景的“天命”之上,惡毒地攻擊著他作為“中興之主”的合法性。
李景不動聲色地聽著這一切,心中卻已是明鏡一般。
這是劉莽的第二招。
一招刺殺不成,便立刻轉為攻心之計。
試圖用這種誅心的謠言,在李景立足未穩之際,便將他徹底孤立,讓他成為一個空有欽差之名,卻無法調動一兵一卒的光桿司令。
而總兵趙權,對此顯然是樂見其成,甚至可能在暗中推波助瀾。
因為一個被孤立的欽差,才最好控制,也最方便他繼續擁兵自重,坐觀成敗。
好一招毒計。
然而,他們都算錯了一件事。
李景要收攏軍心,從來就不需要依靠辯解與權術。
他有更直接,也更有效的方法。
……
是夜,三更。
秋后的夜晚涼意更甚。
幽州大營的傷兵營內,此起彼伏的痛苦呻吟與藥草的苦澀氣味,在冰冷的空氣中彌漫。
這里是整個軍營最絕望的地方。
由于戰事吃緊,再加上軍醫人手和藥材的短缺,許多在之前與后津斥候小規模沖突中受傷的士兵,無法及時得到有效救治,只能躺在這里,在痛苦中等待死亡的降臨。
空氣中,混雜著血腥與膿液的腥臭氣息,令人作嘔。
就在這片營帳內,一道修長身影,悄然出現。
來人正是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