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兩旁商鋪林立,南來的絲綢、東邊的海鹽、西域的香料,各種貨物琳瑯滿目。
一支支駝鈴叮當的商隊絡繹不絕,他們寧愿繞遠路,也要來這個傳說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米脂縣進行交易。
【李景指導百姓開鑿水渠,引無定河水灌溉,使得當地的農田徹底擺脫了靠天吃飯的窘境。】
【高產的農作物,堆滿縣內的糧倉,甚至有余力向周邊逃難來的流民出售。】
【而張鉉憑借自己縣令的身份,招募附近的鄉勇、獵戶、老兵等,拉起了一支近千人的“民兵”隊伍,閑時組織訓練、在境內巡邏,忙時修橋鋪路、興修水利,無處不見其身影。】
【米脂縣的繁榮,宛如黑夜中的一盞明燈,吸引了周圍的流民前來投奔,人口的激增不僅沒有帶來負擔,反而為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這里,儼然成了一個塞上江南!】
【然而,這樣的繁榮,也引來了豺狼的覬覦。】
【延州知府馬正德,一個典型的貪官酷吏,早就對米脂縣的富庶垂涎三尺。】
【在派去的稅吏強征暴斂被打跑后,他惱羞成怒。】
【“反了!反了!區區一個縣令,竟敢縱容刁民毆打朝廷命官,這米脂縣是要造反不成!”】
天幕畫面上,延州府衙,馬正德拍著桌子咆哮。
【這馬知府隨便找了個“協同剿匪”的由頭,調動了延州府治下最精銳的軍事力量——榆林鎮衛所軍,足足三千人,氣勢洶洶地殺向米脂縣。】
【榆林鎮,乃是舜朝北疆的軍事重鎮,其衛所軍裝備精良,尤其配備了大量的火器,戰力遠非尋常府兵可比。】
【當消息傳來,米脂縣內人心惶惶。】
【然而,咱們的這位千古一帝,卻異常鎮定,面對三千裝備火器的精銳之師,李景選擇的不是固守縣城,而是主動出擊。】
天幕畫面切換到一處名為“一線天”的險峻峽谷,此地是榆林鎮通往米脂縣的必經之路。
【李景僅帶五百士兵,提前埋伏于此。】
【他提前制造了大量的土制火藥,并讓士兵們在峽谷兩側的山頂上備足了滾石擂木。】
【當衛所大軍毫無防備地進入峽谷后,隨著李景一聲令下,埋伏已久的攻擊瞬間爆發!】
【哎——】,UP主小南發出一絲感慨。
【說來也怪,咱們的舜中祖李景,也沒聽說過他學過什么火器知識,可據《舜史》記載,當時的一線天峽谷內“火光沖天,雷聲震地,方圓數里,盡為齏粉”。】
【威力比當時朝廷的官制火器還要大。】
聽著天幕的介紹,仁宗皇帝再次將目光投向身旁的侄孫。
李景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借口,只得訕訕笑道:“定是孫兒在哪里找的土方子胡亂搓出來了火藥,這史官有夸大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