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兒……”
舜仁宗李晟的聲音帶著一絲難以抑制的顫抖,他死死地盯著李景,眼中發出亮光。
“你……你那‘不費一兵一卒’的奇策,莫非就應在吳千仁身上?!”
此言一出,如平地驚雷!
滿朝文武瞬間恍然大悟,所有人倒吸了一口涼氣,看向李景的眼神,已經徹底化為了敬佩。
原來如此!
晉王殿下的奇策,并非什么虛無縹緲的神仙之術,而是建立在邊關情報之上!
李景迎著所有人的目光,不驕不躁,對著龍椅深深一揖。
“諸位請看。”
他伸出手指,點在了輿圖上的山海關與寧遠衛的位置。
“之前羽林衛來報,劉莽與后津鐵騎能夠輕易破關,乃是因城中有內應。“
”沿途塘報所述,吳千仁死后,他麾下的數萬邊軍,多數被劉莽收編或裹挾,成為叛軍的主力之一。”
李景頓了頓,語氣變得銳利起來:“這支軍隊,看似增強了劉莽的實力,實則,亦是他最大的破綻所在!”
魏將軍目光一凝,沉聲問道:“還請晉王殿下示下。”
“之前分析了幾份塘報,我就懷疑吳千仁的死有蹊蹺,而剛才天幕言道,常青山的秘密,足以顛覆寧遠總兵吳千仁“忠烈殉國”的形象。“
李景不緊不慢地分析道。
”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吳千仁的死,絕非其表現出的那般忠勇,他很可能就是那個內應,與劉莽早有勾結,只是在最后關頭,因其他變故,而被劉莽滅口!”
“而常青山,作為其父親冤案的親歷者,必然掌握著吳千仁與劉莽暗中勾結的關鍵證據,這,就是他的‘秘密’!”
這番推理,大膽而又合理,聽得滿朝文武心神劇震。
李景繼續說道:“一旦我們將常青山找到,適時將這秘密公之于眾,那些被迫降敵的寧遠舊部,會作何感想?”
“他們會發現,自己效忠的將軍是個國賊,自己如今追隨的劉莽,是殺害主帥的兇手,屆時,其內部必將軍心動搖,人人自危,甚至可能嘩變,反戈一擊!”
“如此一來,便不費我大舜一兵一卒,可令莽賊后院起火,腹背受敵!”
話音落下,御和殿內,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被李景這番戰略構想給徹底鎮住了。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計謀,這是“勢”,是陽謀,是直指人心的攻心之戰!
“好……好計策!好一個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