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情,很快就傳到了宮里。
皇太后正和皇后在御花園里賞花,聽宮女匯報完劉梓妍今日的所作所為,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梓妍這孩子,真是越來越懂事了。”皇太后撫摸著鬢邊的珠花,“以前總覺得她性子太剛,如今看來,剛柔并濟,倒是有幾分帝王風范。”
皇后也點頭附和:“是啊,母后。梓妍不僅把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條,還如此體恤百姓,現在大漢城里,誰不夸她一句好?就連朝中那些老頑固,最近也對她贊不絕口呢。我希望他是真正的紫妍公主啊”
“這就好,這就好。”皇太后嘆了口氣,“皇上不在,有梓妍撐著,我這顆心也能稍稍放下些。只是……皇上到底在哪里呢?”
提到皇帝,兩人臉上的笑容都淡了下去,御花園里的氣氛也變得有些沉重。
而此時的朝堂上,幾位老臣正在議事。
“依老夫看,劉姑娘處理朝政的能力,絲毫不輸陛下。”吏部尚書捋著胡須,語氣中肯,“前些日子推行的新政,利國利民,百姓們都拍手稱快。雖然不確定她是不是真正的梓妍公主”但他確實很善良,她的真誠不是虛假的。確實為民為國啊,
“何止是新政。”王丞相接口道,“劉姑娘還親自過問農事,改良農具,推廣新的耕作方法,這對于我們大魏來說,可是千秋萬代的好事啊!”
“還有義診之事,更是讓百姓對朝廷感恩戴德。”兵部尚書也點頭道,“民心所向,這才是國之根本啊。”
幾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語,言語間滿是對劉梓妍的敬佩與贊賞。與之前的觀望態度不同,如今他們是打心底里認可了這位臨危受命的公主。
然而,劉梓妍并不知道這些。她忙完田里的活,回到宮中時,已是黃昏。夕陽的余暉透過窗欞照進殿內,將她的身影拉得很長。她脫下沾著泥土的布鞋,換上舒適的軟靴,才感到一陣深深的疲憊。
但她沒有休息,而是又拿起了那些關于搜捕嚴懷康等人的奏折。她知道,現在還不是松懈的時候。那些人一日不除,她和父皇就一日不得安寧。
夜色漸濃,皇宮里的燈火次第亮起,像一顆顆散落的星辰。劉梓妍坐在案前,繼續批閱奏折,燭火在她臉上跳動,映出她堅毅的側臉。
一邊是宮闈深處的緊張搜捕,一邊是民間百姓的交口稱贊。劉梓妍就像在走鋼絲,一邊要維持朝堂的穩定,尋找失蹤的父皇,鏟除潛在的威脅;一邊又要贏得民心,穩固自己的地位。
這條路,注定艱難。但她別無選擇,只能咬牙走下去。
而她不知道的是,她苦苦追尋的嚴懷康等人,此刻正在前往周國盛京的路上,一場針對周國太子和長公主的陰謀,正在悄然拉開序幕。命運的齒輪,已經開始緩緩轉動,將所有人都卷入了這場未知的風暴之中。
聚力興邦:巾幗擔綱濟家國
大漢的朝局剛在劉梓妍手中穩住幾分,她想什么都穩定了,只有國庫空虛的事情還沒解決,她便馬不停蹄地扎進了皇宮庫房。推開那扇積滿灰塵的木門,空蕩蕩的貨架上只零星散落著幾匹舊綢緞,角落里堆著的銅錢加起來不足百兩——楊嬌嬌卷空國庫時的狠戾,此刻化作沉甸甸的壓力,壓得她心頭發沉。安頓朝堂時,她已從百姓口中聽聞不少疾苦,如今連皇宮日常用度都捉襟見肘,若不盡快籌錢,別說賑濟災民、修繕城防,怕是連宮中人的口糧都難以為繼。
次日天剛蒙蒙亮,劉梓妍便換上一身素色布裙,帶著兩名貼身侍女,踩著晨露趕往城郊的醫圣居所。這處小院隱在青山綠水間,院墻上爬滿了藤蔓,推門而入時,藥香伴著晨霧撲面而來。醫圣正坐在石桌旁,細細挑選著剛采來的草藥,指尖捻著一片紫蘇葉,神情專注。
“醫圣爺爺。”劉梓妍輕喚一聲,腳步放得極輕。醫圣抬眼見是她,放下手中的草藥,笑著招手:“丫頭來了,快坐。看你這神色,怕是又有煩心事?”劉梓妍在石凳上坐下,接過侍女遞來的茶水,卻沒喝,直截了當地說:“爺爺,實不相瞞,我今日來是求您幫忙的。當初楊嬌嬌盜空了國庫,如今皇宮開支見底,連給太后和皇后添置冬衣的錢都湊不齊,更別提后續要做的民生事了。”
她指尖輕輕叩著石桌,眼中閃過一絲思索:“我琢磨了許久,想到兩個生財的法子。您的‘醫圣’之名在民間威望極高,尋常百姓求您看診都要排隊,若是我們借著您的名聲煉丹制藥,無論是滋補的養生丹,還是治小病的尋常丸藥,定能引得人來買;另外,我想在城里開幾家店鋪,首當其沖就是藥鋪——如今百姓看病難、買藥貴,咱們開平價藥鋪,既解了百姓的急,也能賺些銀錢周轉。”
醫圣捻著胡須沉思片刻,隨即點頭笑道:“好主意!煉丹制藥本就是老夫的本分,能為你分憂,為大漢百姓做事,老夫求之不得。往后藥鋪的診事交給我,你只管放心去籌備其他事宜。”劉梓妍聞言,緊繃的嘴角終于揚起笑意,起身對著醫圣深深一揖:“多謝醫圣爺爺,往后您可要多操勞了。”
就在這時,院門外傳來一陣細碎的腳步聲,伴著侍女的通報:“劉姑娘,太后娘娘、皇后娘娘、王丞相和葉統領來了。”劉梓妍愣了愣,連忙迎出去,就見太后被皇后攙扶著,身后跟著一身便服的王丞相與葉青,幾人臉上都帶著暖意。
“梓妍,我們可是來給你送‘助力’的。”太后笑著開口,聲音溫和。原來幾人早從宮人那里得知劉梓妍為籌錢發愁,又聽聞她一早去了醫圣住處,便湊在一起,帶著各自的積蓄趕了過來。說話間,太后示意身后的貼身嬤嬤上前,嬤嬤捧著一個雕著纏枝蓮紋的紅木盒子,輕輕放在石桌上。
“這是哀家當了幾十年太后攢下的物件。”太后親手打開盒子,里面整齊碼放著各式金銀首飾:鳳紋金步搖的流蘇泛著柔光,翡翠手鐲通透盈潤,還有幾錠沉甸甸的金元寶壓在底下,“這些東西放在庫房里也是落灰,如今拿出來給你當啟動資金,好好開你的藥鋪、辦你的生意,為皇宮、為大漢添些底氣。”
喜歡敖雪蓮的新書請大家收藏:()敖雪蓮的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