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商雙興:巾幗筑盾固漢疆
皇后緊接著將一個繡著鸞鳥圖案的錦盒遞到劉梓妍手中,錦盒入手輕飄飄的,打開卻見里面躺著幾支玉簪、一對珍珠耳墜,還有一塊雕工精致的玉佩。“我入宮時日不長,沒什么貴重物件。”皇后眼中滿是真誠,“但這些都是我真心實意想拿出來的,只要能幫著穩(wěn)固大漢江山,減少皇宮的負擔,這點東西算不得什么。”
王丞相也從懷中取出一個粗布包裹,放在桌上時發(fā)出“咚”的一聲悶響。他解開包裹,里面是一沓沓整齊的銀票,還有幾錠銀元寶。“公主,老臣不管您是不是大漢真正的公主。”王丞相望著劉梓妍,眼中滿是敬佩,“這些日子,您為了趕走匈奴奔波,為了安頓百姓操勞,甚至為了朝堂穩(wěn)定熬夜批奏折,您做的這一切,老臣和滿朝文武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這是老臣畢生的積蓄,雖不多,卻是一份心意,愿能幫您渡過眼下的難關(guān)。”
劉梓妍望著桌上的首飾、銀票,再看看眼前一張張滿是信任的臉,鼻尖突然一酸,眼淚不受控制地涌了上來。她剛要開口道謝,太后又拍了拍身旁葉青的肩膀,溫聲道:“梓妍,哀家還有一樣‘大禮’給你。葉青是御林軍統(tǒng)領(lǐng),當年為護皇宮身中數(shù)箭都沒后退半步,對大漢忠心耿耿。如今他一心想跟著你,往后這御林軍便交由你調(diào)遣,讓他留在你身邊,幫你打理事務(wù)、保駕護航。”
葉青當即單膝跪地,雙手抱拳,聲音鏗鏘有力:“劉姑娘,從今日起,葉青的命便是您的。無論是打理店鋪、護衛(wèi)安全,還是奔走四方,您只需一句話,葉青赴湯蹈火,絕不皺眉,任憑您差遣!”
“多謝……多謝皇太后,多謝皇后娘娘,多謝丞相大人,也多謝葉統(tǒng)領(lǐng)。”劉梓妍抹了把眼淚,聲音帶著哽咽,卻透著堅定,“你們的心意和財物,梓妍今日收下了。但請放心,等生意做起來,賺到銀錢,我一定把這些都還給你們。”
“傻孩子,還什么還。”太后笑著拍了拍她的手,“這些東西能幫到你、幫到大漢,就是它們最好的用處。哀家相信你的能力,只管放手去做。”
得了眾人的支持,劉梓妍立刻著手籌備。她先讓人將太后和皇后的首飾、王丞相的積蓄清點妥當,一部分拿去當鋪換了現(xiàn)銀,一部分留作貴重貨物的周轉(zhuǎn)資金。緊接著,她在城中選了三處地段好的鋪面:一處開平價藥鋪,請來醫(yī)圣坐堂問診,又從民間招募了幾名懂醫(yī)術(shù)的郎中打下手,藥鋪開張當日,因藥材平價、醫(yī)圣坐鎮(zhèn),百姓排起了長隊;另外兩處開了飯莊,主打家常小菜,價格親民,又雇了手藝好的廚子,很快便引得城中百姓頻頻光顧。
不過半年光景,劉梓妍的藥鋪開了五家分店,飯莊也添了兩家,每日進項源源不斷。她將賺來的銀錢一部分投入皇宮開支,為太后、皇后添置了新衣,給宮中人改善了伙食;一部分用于賑濟城外的災(zāi)民,修繕了被戰(zhàn)火毀壞的房屋;還有一部分存入新的國庫,為后續(xù)的城防修繕做準備。看著賬簿上日漸豐厚的數(shù)字,劉梓妍終于松了口氣——大漢的根基,總算在她手中,一點點穩(wěn)了起來。
隨著醫(yī)圣坐堂問診的消息傳遍四方,劉梓妍開設(shè)的平價藥鋪很快成了大江南北百姓心中的“救命堂”。醫(yī)圣憑借精湛醫(yī)術(shù),接連治好數(shù)個被斷言“無藥可救”的疑難雜癥——有常年咳血的老者,服下他調(diào)配的“潤肺丹”半月便呼吸順暢;有被頑疾折磨得臥床不起的婦人,經(jīng)他針灸配藥,不出一月便能下地行走。劉梓妍也將自己習得的醫(yī)術(shù)融入診療,她擅長調(diào)配便捷攜帶的丸藥,針對風寒、跌打損傷等常見病癥的“祛寒丸”“活血散”,因藥效快、價格低,成了往來客商的必備之物。
消息像長了翅膀般擴散,每日天不亮,藥鋪門口便排起長隊,有從百里外縣城趕來的農(nóng)戶,有騎著馬風塵仆仆的商旅,甚至有鄰國百姓悄悄越過邊境前來求藥。劉梓妍特意吩咐伙計,無論來人身份高低、路程遠近,一律按平價售藥,遇著家境貧寒的百姓,還會免費贈藥。這般仁心,讓“劉姑娘”與“醫(yī)圣”的名號愈發(fā)響亮,連帶著她旗下的飯莊也生意興隆——求藥的客人看完診,總愛到就近的飯莊點上幾樣家常小菜,飯莊的廚子手藝地道,菜量足、價格親民,漸漸成了往來客商的首選落腳地。
不過半年光景,劉梓妍的銀庫便充盈起來。她第一時間將當初太后、皇后贈予的首飾精心贖回,親自送回宮中,又將王丞相的積蓄連本帶利還了回去。太后拿著失而復(fù)得的鳳紋金步搖,笑著打趣:“傻孩子,都說了不用還,你倒這般較真。”劉梓妍卻認真道:“您和皇后、丞相的心意我記在心里,但這些財物本就是你們的心血,如今生意盈利,自然要物歸原主。”
解決了債務(wù),劉梓妍立刻將目光投向軍備。她召來葉青,遞上一疊厚厚的銀票:“如今國庫漸豐,你即刻著手招兵買馬,壯大御林軍。但切記,不求數(shù)量多,只求素質(zhì)精,要挑那些身強體健、心懷家國的好男兒。”葉青領(lǐng)命而去,短短一月便招募了兩千余名青壯年,劉梓妍親自參與篩選,最終留下八百人,組建了一支精英小隊。
每日天剛亮,城郊的校場上便響起整齊的吶喊聲。劉梓妍身著勁裝,手持長劍,親自為士兵們演示武功招式——她將自己多年闖蕩習得的實戰(zhàn)技巧傾囊相授,從基礎(chǔ)的扎馬步、揮劍劈刺,到近身格斗的巧勁運用,再到團隊作戰(zhàn)的陣型配合,每一個細節(jié)都親自指導(dǎo)。有士兵因動作不到位被劍鞘輕點,她從不疾言厲色,而是耐心糾正:“出劍要快、準、穩(wěn),戰(zhàn)場之上,一絲疏忽便是生死之別。”
士兵們見這位“領(lǐng)頭人”不僅醫(yī)術(shù)高超、經(jīng)商有道,武功更是卓絕,還肯放下身段親自教武,個個士氣高漲,訓(xùn)練起來格外賣力。白日里,他們在演武場揮汗如雨;夜晚,劉梓妍又會帶著醫(yī)圣配制的傷藥巡查營房,為訓(xùn)練受傷的士兵換藥療傷。久而久之,這支精英小隊不僅戰(zhàn)斗力日益提升,更對劉梓妍心生敬畏與忠誠。
站在校場高處,望著下方步伐整齊、眼神堅毅的士兵,劉梓妍握緊了腰間的佩劍。她知道,這支隊伍不僅是守護皇宮的屏障,更是將來守護大漢國土的利刃。待時機成熟,她便要帶著這支鐵血之師,掃清邊境余孽,讓大漢百姓再無戰(zhàn)亂之擾,讓這江山真正安穩(wěn)下來。
喜歡敖雪蓮的新書請大家收藏:()敖雪蓮的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