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民眾
第七日黃昏,當劉梓妍最后一次推開張阿婆的房門時,竟見老人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手里攥著一束剛摘的野菊。見幾人來,阿婆立刻站起身,腳步雖還有些蹣跚,卻比往日穩當許多,她將野菊遞到劉梓妍面前,渾濁的眼里含著淚:“姑娘,你是活菩薩啊!我今早起來,咳嗽竟好了大半,還能自己摘花了!”話音剛落,院外便傳來喧鬧聲,只見村里的百姓們提著籃子、扛著布袋,浩浩蕩蕩地涌來,有捧著自家攢了許久的小米的,有扛著剛曬好的臘肉的,還有幾個孩童捧著用草編的小兔子,往劉梓妍懷里塞。
“劉姑娘,多虧了你啊!”
“活菩薩,以后你就是我們村里的守護神!”
“我們已經在村口搭了牌位,日日給你祈福!”
百姓們的聲音此起彼伏,劉梓妍望著眼前一張張布滿笑意的臉,眼眶微微發熱。她將野菊別在發間,對著眾人深深鞠了一躬:“能治好大家,是藥的功勞,也是大家信我的緣故,不必謝我。”可百姓們哪里肯依,簇擁著幾人往村口走,只見村口的老槐樹下,竟真的立了一塊簡陋的木牌,上面用炭筆寫著“神醫劉梓妍之位”,木牌前還擺著百姓們自發供奉的瓜果。
消息傳回京城時,皇上正在早朝。傳信的太監剛念完奏折,滿朝文武便炸開了鍋,紛紛稱贊劉梓妍醫術高超。皇上龍顏大悅,當即拍案:“此等奇女子,當重賞!傳朕旨意,賞黃金百兩、云錦百匹,另在宮中擺下慶功宴,召滿朝文武與王公貴族赴宴,務必讓天下人知曉,我朝有此神醫!”
三日后,劉梓妍一行人隨傳旨的太監進京。入宮那日,她換上了江晨旭特意為她準備的月白襦裙,裙擺繡著細碎的蘭草花紋,烏發用一支羊脂玉簪束起,鬢邊別著那日張阿婆送的野菊,雖未施粉黛,卻難掩眉目間的清艷,行走在宮道上時,連兩旁的宮女太監都忍不住悄悄打量。
慶功宴設在太和殿,殿內燈火通明,鎏金的梁柱上雕刻著盤龍,殿中擺著數十張圓桌,桌上擺滿了珍饈佳肴——琥珀色的蜜餞蓮子、油光锃亮的烤乳豬、晶瑩剔透的水晶蝦餃,還有盛在琉璃盞里的葡萄釀,香氣彌漫了整個大殿。皇上與皇后坐在殿上的龍椅與鳳椅上,見劉梓妍進來,皇后笑著招手:“梓妍,快到朕身邊來。”
劉梓妍依言上前,行過跪拜禮后,皇上便舉起酒杯:“劉梓妍醫術超群,救萬民于瘟疫之中,此等功績,當受朕一拜!”說罷便要起身,劉梓妍連忙叩首:“陛下折煞臣女,臣女只是做了分內之事。”皇上大笑,命人給她賜座,就在江晨旭身旁。江晨旭見她坐下,悄悄將自己面前的溫熱的蓮子羹推到她面前,低聲道:“你昨夜沒睡好,喝點這個墊墊。”劉梓妍抬眸看他,眼底含著笑意,輕輕點了點頭。
宴至半酣,皇上便提起了劉梓妍的婚事:“梓妍才貌雙絕,如今又立下大功,想必京中不少世家子弟都盼著能與你結親。今日殿中皆是權貴,若有合意之人,不妨直言。”話音剛落,殿中便安靜下來,不少王公貴族都挺直了腰板,目光灼灼地望向劉梓妍。
首先起身的是禮部尚書家的公子,他身著寶藍色錦袍,手持折扇,風度翩翩地走到殿中:“劉姑娘醫術高明,容貌傾城,我愿以十里紅妝為聘,許姑娘正妻之位,不知姑娘意下如何?”劉梓妍放下手中的玉勺,起身福了一福:“多謝公子厚愛,只是臣女自幼癡迷醫道,只想潛心研究醫術,救治更多百姓,暫無意婚嫁之事。”
禮部尚書公子剛坐下,鎮國公便捋著胡須開口:“姑娘何必執著于醫道?我家孫兒乃禁軍統領,年輕有為,若姑娘嫁入我鎮國公府,日后便是誥命夫人,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劉梓妍依舊淺笑應對:“國公爺抬愛,臣女心中唯有病患,榮華富貴于我而言,不及一劑良藥珍貴,還望國公爺體諒。”
接下來,又有幾位王公貴族接連上前求親,有的許以高官厚祿,有的承諾良田千畝,甚至有位王爺提出要認她為義女,再為她尋一門頂配的親事。可劉梓妍始終態度溫和卻堅定,每一次拒絕都條理清晰,既不傷人顏面,也未曾動搖半分。
殿中求親的人絡繹不絕,江晨旭坐在席位上,手心早已沁出冷汗。他握著酒杯的指節泛白,目光緊緊鎖著劉梓妍的身影,見她應對自如,心里既為她驕傲,又忍不住發慌——他怕哪一句軟語,她便應了旁人,怕自己這些日子的陪伴,終究比不過旁人的榮華富貴。他甚至悄悄攥緊了袖中那枚準備了許久的玉佩,指尖都在微微顫抖。
殿上的皇上與皇后將江晨旭的模樣看在眼里,悄悄交換了個眼神。皇后掩唇輕笑,對皇上低聲道:“你瞧晨旭那模樣,再有人提親,怕是要沖上去攔著了。”皇上捋著胡須點頭:“這小子眼光倒是不錯,梓妍這姑娘,確實配得上他。方才那些王公貴族提親,我還真怕梓妍應了,還好她心里有數。”
相較于殿中眾人的心思各異,殿角的蘇林林和蘇念倒是一心撲在了美食上。姐妹倆面前擺著滿滿的點心,蘇林林一手拿著桂花糕,一手捏著水晶蝦餃,腮幫子鼓鼓的,含糊不清地對蘇念說:“師傅好厲害,這么多人求親都不答應!”蘇念咬了一口蜜餞蓮子,眼睛亮晶晶地望著桌上的烤乳豬:“宮里的點心比藥廬的好吃多了,師傅要是一直留在宮里就好了,我們就能天天吃好吃的了。”
話音剛落,便見劉梓妍朝她們望來,眼底帶著溫柔的笑意。姐妹倆立刻停下嘴,把手里的點心咽下去,乖乖坐直身體,小手放在膝蓋上,模樣格外乖巧。劉梓妍見了,忍不住彎了彎唇角,轉頭繼續應對殿中的求親者,只是那笑意,比方才更柔和了幾分——她知道,無論拒絕多少榮華,身邊總有一群人,陪著她守著醫道,守著人間煙火。
喜歡敖雪蓮的新書請大家收藏:()敖雪蓮的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