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日,清暉閣依舊熱鬧而有序。
孟姜只在次日又來了一次,與何健旺和妹妹們用了午膳,便又被韋貴妃派人喚去,繼續學習打理宮廷事務的繁瑣細節。
長樂公主李麗質則幾乎每日必至。
她上午過來,先是細心考校兕子、城陽和高陽的功課,抽查《三字經》、《論語》等學業的背誦與理解,指點她們的女紅針黹,午后,她便與何健旺一同查看花園工地的進度。
李麗質心思縝密,對花卉的搭配、景石的擺放乃至小徑的蜿蜒弧度都提出了不少精妙的建議,與工匠溝通順暢,儼然成了這座花園的“總設計師”。
何健旺樂得清閑,大多時候只需點頭認可,或在她詢問某些特殊材料(如透光防水布)的用法時解釋幾句。
至于那日堆放在清暉閣空地上的大量琉璃板材和奇異構件,雖然后來被工匠們陸續取用,但其驚世駭俗的景象早已烙印在當日有幸跟隨帝后前來、又被太上皇轟走的百官眼中。
私下里,自然有無數議論和驚嘆,甚至有人暗中估算其價值,得出的數字足以讓人頭暈目眩。
然而,正如之前所預料,沒有任何人敢上書置喙半句。
那不僅僅是價值連城的珍寶,更是仙師手段的明證。
覬覦?非議?除非是嫌自己乃至家族的氣數太長了。
因此,所有人都極有默契地保持了沉默,只當那是清暉閣內又一樁尋常的“仙跡”,眼觀鼻,鼻觀心,絕不多言。
而我們的何仙師本人,這幾日則忙著一件更重要也更有趣的事——為城陽的四季花園搜集天下奇花異草的種子。
他并未局限于大唐時空。
先是去了西漢的上林苑,
找到了人工栽培的芍藥種子,又找到了形態雅致的秋海棠,還在溫暖的宮室附近,發現了早期引種的山茶花,其冬春開花,正可彌補花園冬日的色彩。此外,如瑞香、梔子等此時已受人喜愛的香花種子,他也小心收取了一些。
接著又去了北宋的皇家園林,
找到了當時被譽為“花中皇后”的月季,找到了花色繁多的杜鵑花,以及此時文人雅士極為推崇、品鑒之風盛行的蘭花。他還特意收集了此時栽培技術已很成熟的菊花多種子,畢竟唐時雖已有菊,但宋人育菊之技登峰造極,品種更為繁多。水仙、含笑等此時常見的觀賞花卉,也在他的搜羅清單之上。
最后他來到永樂年間宮苑,
找到了向日葵,紫茉莉,以及此時已廣泛栽培、品種豐富的芙蓉花、錦帶花、木繡球等。他甚至找到了一些此時剛從西南邊疆引入中原的珙桐(鴿子樹)種子,其花開時如白鴿棲枝,極為奇特。
(純百度,有誤請勿噴)
每一次穿梭回歸,何健旺都會將收集到的種子分門別類,用仙力稍稍蘊養,確保其活性,然后小心收好。
“差不多了,”他掂量著手中一個沉甸甸的錦囊,里面裝滿了他的心血,“等花園徹底收拾妥當,就可以把這些小寶貝們種下去了。”
之后工地進展神速,那在陽光下流光溢彩的透明琉璃穹頂,以及一些他們完全無法理解的“仙界材料”構件,不僅引來了宮人們遠遠的駐足驚嘆,也勾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心癢難耐,期間偶得了空閑,便會相攜而來“巡視”一番。
這日午后,帝后二人輕車簡從,悄然來到清暉閣旁。尚未走近,便被那已初具雛形的花園吸引了全部目光。
巨大的弧形琉璃頂將內部景致隱約籠罩,陽光透過,灑下斑駁陸離的光影,與周圍唐風濃厚的宮殿形成了奇妙的對比。
李世民負手站在工地外圍,仰頭望著那光滑如鏡、毫無支撐卻穩固異常的穹頂,眼神復雜。
他伸出手指,似乎想隔空觸摸一下,最終還是收了回來,嘴里忍不住低聲嘟囔:
“嘖嘖…這么大塊的琉璃…通透無瑕…這要是用在兩儀殿…”
話沒說完,自己就先搖了搖頭,失笑出聲。
他知道這想法不現實,且不說仙師樂不樂意,光是這造價和工藝,就不是大唐目前能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