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邊陲,軍營大帳之內。
老將種師道雖年事已高,但腰桿依舊挺得筆直,眼神也銳利無比。他剛剛接待了從汴京星夜兼程、風塵仆仆而來的密使。
此刻,他手中拿著兩份文書。
一份是當今圣上宋欽宗趙桓的密旨,字跡甚至能看出些許顫抖,通篇充斥著對金兵強大的恐懼、對自身安危的極度擔憂,以及近乎哀求地命令他速速率領一支精銳輕騎,火速入京“增強防務”、“以備萬一”、“護駕周全”。
另一份,則是守御使李綱的親筆信。
種師道皺著眉頭,反復閱讀著李綱的信。
信中的用語,讓他這位久經沙場、也看透官場的老將感到十分。。。古怪。
信里一口一個“金兵勢大”、“當以議和為上”、“圣心憂懼”、“護駕南狩為第一要務”。。。這語氣,這論調,簡直和他認知中那個梗著脖子、寧可撞死在大殿柱子上也要力主死戰、驅逐韃虜的李伯紀判若兩人!
“這李綱。。。何時變得如此。。。識時務了?”
種師道捻著胡須,喃喃自語,臉上滿是疑慮,
“他竟也贊同議和?還一心想著護駕跑路?這不像他的為人啊。。?!?/p>
他對李綱的剛直和主戰立場是深為了解甚至敬佩的。
這封信,雖然字跡確是李綱無誤,但其中的內容卻處處透著一種違和感。
但偏偏,這信又是和皇帝的密旨一同送來,印信齊全,程序上挑不出任何毛病。而且信中也反復強調了局勢危急,催他速速發兵。
種師道沉吟良久,目光再次掃過那封“古怪”的信。
忽然,他注意到一些細微之處:
信中在提到“護駕”、“南狩”等字眼時,筆墨似乎略顯凝重;而在提及“京師防務”、“整飭武備”時,雖看似一帶而過,卻總在段尾出現,仿佛某種無意識的強調。。。
老將軍的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他或許不明白汴京城內具體發生了什么驚天動地的變故,但他憑借多年在政治和戰場邊緣行走的直覺,敏銳地察覺到——李綱這封信,絕不像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
這看似一味主張議和、慫恿跑路的言辭背后,恐怕藏著不能明言的深意!
李綱是在用一種極其隱晦的方式,向他傳遞信息:汴京情況復雜,皇帝已被嚇破膽,但急需兵力!速來!以“護駕”之名行“衛國”之實!
“必有蹊蹺!”
種師道猛地一拍大腿,豁然開朗,
“李伯紀絕非貪生怕死、曲意逢迎之輩!他如此寫信,定是朝中有大變故,或是身不由己,或是另有謀劃!這是在用障眼法瞞過那些宵小之徒,向老夫求援啊!”
想到這里,種師道再無猶豫。
無論汴京城內是何種波譎云詭的局面,皇帝下詔,邊將勤王,乃是天經地義!更何況,還有李綱這封看似古怪、實則暗藏玄機的親筆信!
國難當頭,京師危急,豈容坐視?!
“來人!”種師道對外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