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三人就忙碌起來,打掃衛生,收拾肉菜零嘴,貼春聯掛桃符,為第二天的大年夜做準備。
何沅君雖小,卻也極為乖巧地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瑛姑越看越是喜愛。
晚上,老娘瑛姑更是霸道地踢開周念通,摟著何沅君就回了房,要抱著她睡!
深感被拋棄的周念通只能裝作沒看見何沅君可憐巴巴的眼神,嘀咕著回了自己房間,早點睡,明天年三十,作為家里唯一的男人,要熬夜守歲的!
這個年,跟往常差不多,一樣是三個人過,只是少了小姨綠環,多了個小妹妹何沅君,總算沒讓家里變得冷清。
……
過完年,周念通也不急著回到師父一燈大師那邊。
之前師父已經跟他說了,現在的練武進度很令人滿意,下面的日子周念通完全可以自修,隔個半年過去查看一下就行了。
老娘自然樂得兒子陪在身邊,這會兒又多了個“女兒”,整日里看著兩個孩子喜笑顏開,別提多開心了。
確實,現在的她日子過得很是舒心,不必為生活奔波,不必擔心兒子的安危,每日里練練功,陪兩個孩子說說話聊聊天,雖然愜意,那武功卻是蹭蹭往上升。
說到這里得提提一家人的生活來源了,瑛姑早就不需要刺繡縫紉來掙生活費了,因為從去年起,周念通已經想出一項長久的進項,并且付諸使用了。
蒸餾酒!
中國很早就出現了酒,但是一直都是釀造好以后直接飲用,這樣的酒無論如何不可能超過二十度。所以,水滸里的武二郎在景陽岡才能連喝十八碗“烈酒”,還有力氣打虎!
有本事你喝個蒸餾酒試試,也不用六七十度,就算三四十度的低度酒,十碗八碗下去,不軟成一灘泥才怪!
其實根據出土文物可以知道,中國東漢時期就出現了蒸餾器了,據說使用這個蒸餾器可以蒸出二十六度的酒來,不過當時造這東西出來的人顯然沒想到用它來蒸餾酒。
后來唐朝、宋朝均有一些用于蒸餾的工具出現,只是都是用于制作“銀朱”“花露”之類,似乎也沒有用于蒸餾酒的制作。
(后來明朝醫學家李時珍考證,認為蒸餾酒是元代始創,本文采用這個觀點)
所以這就便宜了周念通了,正巧那天朱子柳教導過晚,瑛姑請他一起用晚飯,還特意買了一壺酒。
鄉間的村釀白酒當然不會太好,朱子柳私下就跟周念通隨口抱怨了句“這酒寡淡了些”。
寡淡?好辦!
興奮的周念通立馬搖動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朱子柳掏私房錢做了個小實驗,就找了個蒸花露的小作坊,借用了人家的蒸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