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兩點半,里昂。
陽光透過酒店會議室的落地窗,微塵被染成金色。
沈瑤調整了一下坐姿,背脊挺得筆直,視線平視前方。
門被推開。
程昱和他父親程衛東一前一后走了進來。
程昱換了身剪裁得體的深灰色西裝,更顯身姿挺拔,英氣逼人。
跟在他們身后的,是一位銀發梳得一絲不茍的法國紳士,深邃的藍眼睛里帶著歲月沉淀的睿智。
這是里昂當地赫赫有名的酒店大亨,杜邦先生。
昨晚,她把這位的背景資料和所有公開訪談翻了個底朝天。
程衛東剛要開口介紹,沈瑤已經站起身,臉上掛著恰到好處的微笑,用一口流利標準的法語開口:
“杜邦先生,久仰大名。
您去年在《費加羅報》上關于酒店人性化管理的觀點,令我受益匪淺。”
杜邦先生那雙藍色的眼睛瞬間亮了,像是發現了什么新奇的玩意兒。
“哦?
你讀過那篇文章?
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人還愿意關注這些枯燥的行業媒體了。”
他的語氣里透出明顯的驚喜。
“沈瑤是我們團隊的寶藏。”
程衛東臉上的笑容加深,帶著幾分自豪地介紹,“不單法語好,商業上的見解也很有想法。”
程昱看著沈瑤,眼底的欣賞幾乎要滿溢出來。
她就像一個多面魔方,你以為看清了一面,她輕輕一轉,又會展現出讓你驚艷的另一面。
會議正式開始。
沈瑤的表現,比在巴黎時更加從容自信。
這里,是她為自己爭取來的主場。
開場陳述邏輯鏈條清晰,引用的數據詳實得像教科書。
她談到對里昂本土文化特色的分析時,在場的幾位法方代表開始不自覺地頻頻點頭。
“我們認為,程氏在里昂的項目,不應該簡單粗暴地復制巴黎的成功模式。”
沈瑤的聲音清脆悅耳,又帶著一種令人信服的力量。
她輕輕點擊遙控器,身后的PPT切換成一組她精心挑選的圖片,每一張都極具視覺沖擊力。
“里昂是絲綢之都,是美食之都,更是一座活著的文藝復興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