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榮夾了一筷子青菜,笑著把話題拉回正軌,“老婁啊,對于《大明王朝1566》,你的擔心可真是多余了。我給你看個人物的試鏡資料,你絕對感興趣!”
婁云川見他信心滿滿,也不好再推脫。人家都登門造訪了,總不能還不看吧。
“行行行,我看,但這可不代表我要演啊?!?/p>
“嗯?!狈綐s勾起嘴角。希望一會還能保持住你的驕傲。
飯后,二人坐在沙發上。
方榮從背包里拿出一小摞紙,遞給他。
因為沒簽保密協議,這只是簡單的角色介紹和一個短暫的場面。
婁云川面色淡定接過文件,掃了眼封面,心中平靜如水。
方榮現在才來找他,說明這絕對不是主角,也不是能排在前五位的重要角色。那種重要角色,劇組應該更加早就聯系了。
現在來找他,說明是個戲份量不大的配角。
即便陳瀟的劇本質量很高,但演個配角就讓他重新出山……只能說,他看出來了,方榮非常在意這部劇吧。
婁云川心里不太在意,但臉上倒沒表現出來,強忍住飯后犯困想打哈欠的沖動,對著封面露出贊嘆神色,“瞧這名字《大明王朝1566》,一聽就是個大制作啊?!?/p>
方榮淡淡一笑,喝了口剛沏好的茶。
他給婁云川的角色是趙貞吉。趙貞吉是明朝嘉靖時期的一位高官,熱愛王陽明心學,主張經世致用。
在劇中,幾十年的宦海生涯,逐漸腐蝕了這位心學名士的人心底線,讓他變得謹慎。
于是乎在劇中,他的人物就有些復雜。
首先,他是個在官僚體系中,追求安全的人物。擅長規避風險,轉嫁責任,道德表演。在處理貪腐案時,始終避免自己直接觸碰核心矛盾;當海瑞要求徹查制造局時,用公文程序將燙手山芋轉交朝廷,哪邊都不得罪。他也沒有堅定地站在哪一派。
其次,他追求官位和名聲,奉承皇帝,去浙省就是為了告訴嘉靖,自己是個老成謀國,為解君憂敢辭其勞的人。他并沒有落實他早年熱愛的王陽明心學。儒家修齊治平的理想在其身上退化為純粹的官僚理性。他深諳官場規則,卻無改革之志,與海瑞形成對比。
今天給他的一個小片段,就恰恰體現了他這種性格。
方榮對面的座位上。
婁云川目光掃過趙貞吉的人物介紹后,落在下方的劇情片段上。
趙貞吉(語重心長):“北御韃靼,南抗倭寇。今年都指望著賣給西洋的五十萬匹絲綢。為了軍國大事,我必須以半價收購桑農的生絲,苦一苦百姓,罵名我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