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許多地方。
串門的親戚坐在沙發上聊起了小品。
被催婚的孩子轉移話題,史無前例地搬出了昨夜的小品,來轉移長輩的注意力。
牌桌上正在洗麻將的大爺們,也時不時蹦出“要啥自行車”的熱梗。
……
首都的一套四合院里。
方榮穿著毛衣,坐在鄰居家的棋牌室,雙手熟練地洗撲克。
身后,一位戴著帽子的同齡人坐在木沙發上,盯著手里平板上的新聞,推了推眼鏡,“你們瞧,今天的央視新聞評價了物價啊?!?/p>
方榮旁邊的光頭大爺邊摸牌邊問道:“物價?大年初一怎么說物價了?”
戴帽子大爺說道:“昨晚《打工奇遇》不是剛談了物價嗎?”
“哦對,咋說的?”
帽子大爺把新聞劃到開頭,掃過新聞簡單概述道:
“先提了下《打工奇遇》,然后引出一堆事兒。”
“羽絨服里沒羽絨。羽絨變飛絲,成本7塊錢一斤,卻賣老百姓幾百幾千塊。填充物是假的,檢測報告是偽造的,吊牌是一毛一個現做的。”
“不僅騙錢,影響保暖效果,還危害健康。甚至還有毒童裝。”
“直播里還是真貨,顧客拿到手就變成了假貨。”
“除了羽絨服,還有假的代購產業鏈,偽造包裝票據、海外物流信息等。40的假酒賣到2000塊?!?/p>
“還有很多例子,我就不讀了?!?/p>
牌桌上和沒在打牌的其他人聞言紛紛感嘆:
“???羽絨服?哪些牌子啊?”
“哎呀,別說羽絨服了,吃的東西配料表都假。還是自己在家做飯安全啊?!?/p>
“《宮廷玉液酒》關心民生又幽默,這才是春晚該上的小品?!?/p>
“人家那叫《打工奇遇》。”
“誒對了,陳導不是倆小品嗎?另一個叫……《賣拐》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