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段轉場的對比,就仿佛小豆子在戲班狀態的對比。
之前是煎熬的,而現在變成了快速成長。
戲班里。
戲園子老板那坤,受張公公委托,來戲班訂戲。
他一眼看到一身紅衣,在井沿吊嗓的小豆子。
小豆子被招呼過來給那坤請安。
他在那坤面前,再次唱錯:“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為何……”
眼見著那坤起身就要離開戲班,為了救戲班,也為了救小豆子,小石頭從師父手里搶來煙斗,捅進小豆子嘴里一陣亂攪,“我叫你錯!我叫你錯!”
一陣懲罰后,其他孩子再次練起戲。
只留下小豆子怔怔地坐在椅子上。
過了幾秒,他的嘴角流下鮮血。
他眼含熱淚,開口道:“我本是、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鑼鼓聲驟然停下。
眾人紛紛望向他。
在兩聲單皮鼓的噠噠聲中。
他嘴角掛著血,起身重新唱起昆曲《思凡》。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父削去了頭發,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為何腰系黃絳,身穿直裰,見人家夫妻們灑落,一對對著錦穿羅,不由人心急似火。奴把袈裟扯破……”
唱著唱著……他的表情緩緩轉變。
從面無表情,到嘴角微笑,再到眉眼含笑。
仿佛徹底妥協,與“我本是女兒郎”取得了和諧。
畫面一轉,他已經成為虞姬,站在臺上唱起了堂會。
聲音婉轉,動作優雅。
“自從~我隨大~王~”
“東征西~戰~~”
……
熒幕前。
一些感性的女士已經落淚。
后排學過戲的劉科長,輕嘆一聲。
心疼小豆子。
之前唱錯,都是在反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