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榮笑了笑,順便問了幾句片酬與日程的事情后,“今天的試鏡就到這里,請你先回去等消息吧。”
“好的,謝謝各位。”
齊穆鞠了個躬,離開試鏡室。
房門剛關上,屋里便再次開始內部討論。
方榮先看向陳瀟,“陳導?”
陳瀟把目光從演員資料上移開,“你們先說吧,想到什么說什么,我跟他不熟,休息時遇到而已,你們隨便說。”
真的不熟,不想先說。
而且方榮是總導演。
他搶了主導權的話,就會在大家的潛意識里,削弱方榮的權威。給足主導權,才能讓他鎮得住場。
方榮微微點頭,率先開口:“那我先說,他的外形與氣質,我給滿分,還有點武術的底子,打戲應該比較漂亮。演技的話,有點青澀,但面部控制力很好,眉眼臉頰動作挺到位的。肢體語言、語音表達、角色理解、態度也都很好。仔細教教問題不大,可以明后天請他再過來一趟,跟其他角色飾演者互動,看看效果。這三個人里,我傾向于選他。”
選角導演附和道:“確實很匹配李逍遙的形象。20歲左右的知名演員大多混了幾年娛樂圈。眼神相對深沉,沒他這么有少年氣。”
其他人紛紛點頭。
房間里有了片刻的安靜。
“大家有不一樣的意見嗎?”
制片人盯著他的資料,猶豫了會,開口道:
“陳導,方導。如果《仙劍奇俠傳》是電影,我也贊成。但咱們這是電視劇,我建議還是選用熱度較高的演員。”
“因為電影直接對觀眾銷售,但咱們電視劇是對平臺和企業銷售。平臺與企業在購買播放權時,考慮題材市場需求、演員陣容、制作團隊等因素。”
“咱們這次的題材,說實話,與《甄嬛傳》不同,不太占優勢。《甄嬛傳》填補大女主劇與宮斗劇的市場空白。但仙俠劇不占優勢。‘俠’的市場接受水平……不太好說。”
“如果演員陣容也不吸睛,咱們就只剩下制作團隊這個優勢,平臺給出的報價會更低。”
制片人沒有說得很詳細,但大家也明白他的意思。
電影是toc模式,也就是面向消費者銷售。觀眾一張票一張票累積成票房,票房決定制片方和電影院是否賺錢。
而電視劇是典型的tob產品,最終賣給獼猴桃等平臺。平臺出價決定制片方賺多少錢。
而平臺則主要靠大品牌來賺錢。一旦明星可以在電視劇里助力品牌方,甚至是品牌代言人,那品牌方就會出重金讓作品播出。
于是,電視劇的制片方也傾向于出重金讓流量明星來出演,提升品牌影響力,讓更多品牌方買單。
正因如此,大明星的爛片人盡皆知。沒有明星的高質量好劇則被冠上小眾的頭銜。
事實上,有時候所謂的小眾劇并非真的受眾小。而是噱頭小,又沒金錢灌溉,打不響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