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賣拐》的結局感覺有點怪……
《打工奇遇》的結局是撥通市場監督局的電話,非常正能量。
但《賣拐》最后居然是壞人得逞,這……
這么想著,鄒振打開郵箱,按照上面的手機號碼,撥通了陳瀟的電話。
“陳導您好,我是春晚語言類節目導演,鄒振。”
電話對面,陳瀟把魚食全撒進錦鯉池,站起來朝亭子走去,“鄒導好,久仰大名。”
“過獎過獎。我剛才看了您的兩個劇本,我個人是都非常喜歡,我想跟上級爭取,今年兩個都留下,或是留一個到明年。”
“我都可以。”
“兩個都很好,不過……賣拐是不是少了點教育意義啊?要是結尾能修改一下,改成合家歡結局,或許會更積極呢?”
陳瀟眉頭緊皺。
他怎么也搞這套?
這個世界的春晚跟從前10年代中期之后一樣,講究“教育意義”。
但此事的來源并不相同。
這邊就是劇本亮點少,為了鍍金,為了加亮點,硬是加了點教育意義與合家歡的色彩。所以這在審查時是加分項,但并非硬性要求。
按照現在流行的小品套路,給《賣拐》改個結尾,加個教育意義,加上合家歡色彩,那就是……
賣拐的良心發現,痛改前非,配上一段音樂,發表一段感人演講,最后給大家“拜年啦!”
恐怖!
如芒在背!
如坐針氈!
陳瀟摸了下胳膊,笑道:“都教育一年了,大過年的開心一下吧。”
電話對面,鄒振微微一愣。
開心一下。
他好像的確有些本末倒置了。
當初明明是因為作品亮點少,才增加教育意義。畢竟這玩意一加,就仿佛開了光環。
或許是思維慣性,他現在居然潛意識覺得教育意義是不可或缺的內容了。
說得對啊。
春節聯歡晚會,大聯歡。聯歡才是最重要的。
只不過……“開心一下”這話從他陳瀟嘴里說出來,怎么那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