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瀟打開網(wǎng)頁,按腦海中的印象,搜索合適地點。
很快定下幾個取景地:恭王府、輔仁大學舊址、團城演武廳、農(nóng)學院體育館……
但還有一個核心場景沒有解決——一條民國街道
現(xiàn)在,古建筑拆的拆、倒的倒,僅剩下的幾處老房子,外墻都裝上了空調(diào)。
實景拍攝的話,肯定不符合時代背景。
怎么辦呢?
陳瀟轉(zhuǎn)著筆陷入沉思。
藝術(shù)司給了2億的資金。
預算很足。
要不……
建一條吧?
技術(shù)發(fā)達,建一條街的話,成本在5000萬左右。
還行吧。反正其他方面也花不了多少錢。
建!
說干就干。
陳瀟打開繪畫軟件,畫場景。
從小石頭和小豆子小時所在的戲班大院,到憤青們怒砸的照相館、菊仙的花滿樓、程蝶衣唱戲的戲園子……一個個場景誕生于屏幕。
又三天過去,工作只剩下選角。
《霸王別姬》需要演員情緒細膩。
因為獨有的時代背景與經(jīng)歷,蝶衣、段小樓、菊仙等角色的情緒比《泰坦尼克號》中的角色還要復雜、獨特。
尤其是蝶衣。
無論是小演員,還是成年演員,選角難度極高。
小演員要演出在“女嬌娥”與“男兒郎”之間掙扎的倔強,與妥協(xié)的悲涼。
成年演員又要演出不瘋魔不成活的感覺。
難找啊……
找了幾天,每天就是刷京劇、刷電影、刷電視劇、吃飯、睡覺。
終于,在19號下午,基本確定人選。
拍泰坦尼克號的時候,他沒作品依仗,又打著廣告的旗號,不好讓多位大咖來試戲,所以一個角色就選了一個演員。
而這次,有文化部做靠山,選角的時候就大膽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