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在接到檄文的第一時間,方國珍便立刻宣布與郭子興劃清界限,指責其“不仁不義,敗壞抗元大業”,并率領其麾下水師及部眾,轉而向宿州方向表示效忠之意。
緊接著,陳士誠也緊隨其后,宣布脫離郭子興集團,自保觀望。
其他大大小小的將領、地方官,更是紛紛效仿,或明或暗地與郭子興切割關系,生怕慢了一步,就被打上“逆黨”的標簽,招致圣皇的雷霆之怒。
一時間,郭子興眾叛親離,原本看似穩固的勢力版圖,瞬間分崩離析,其直接控制的區域和兵力急劇縮水!
與此同時,衛小寶的聲威,卻如同日中天,吸引了四方豪杰來投。
這一日,宿州城外,來了數騎風塵仆仆卻難掩彪悍之氣的將領。
為首一人,身材魁梧雄壯,豹頭環眼,虬髯戟張,正是衛小寶當初救下的常遇春!
與他同行的,還有一位面容沉毅、目光睿智的年輕將領,便是徐達!
他們聽聞宿州之事,尤其是圣皇衛小寶展現出的無上威能以及為馬一良復仇的決絕態度,深感這才是值得追隨的明主,足以帶領他們實現驅逐韃虜的抱負!
常遇春與衛小寶本來就是故交,聽聞衛小寶在宿州起兵,兩人毫不猶豫,帶著一批愿意跟隨他們的精銳弟兄,前來投靠。
“末將常遇春(徐達),久聞圣皇陛下威名,愿率部投效,追隨陛下,驅除胡虜,光復華夏!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兩人在臨時行宮外,單膝跪地,聲音洪亮,態度懇切。
衛小寶親自接見了他們,對于這兩位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將才來投,他心中自有考量。
他需要人才,但更需要絕對忠誠、打上他衛小寶烙印的人才。
他勉勵了二人一番,并未立刻授予過高官職,而是讓他們先編入軍中,以觀后效。
常遇春、徐達對此并無異議,反而覺得理應如此,恭敬領命。
……
而此時的濠州城內,已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郭子興看著麾下將領紛紛叛離的軍報,氣得幾乎吐血,更是恐懼得夜不能寐!
他深知衛小寶絕不會放過他,那仙舟、那恐怖的光柱、那斬殺朱重八的冷酷……無不讓他寢食難安。
他生怕不知何時,衛小寶就會派出那些如同鬼魅般的峨嵋高手,或者直接駕馭仙舟,前來取他性命!
為了自保,郭子興幾乎瘋狂地收縮兵力,將他所能調動的、尚未叛離的所有兵馬,共計約五萬余人,全部集結于濠州城及其周邊緊要據點!
他下令加固城防,挖掘壕溝,設置無數鹿角、拒馬,囤積海量的滾木礌石、火油箭矢,將整個濠州城打造得如同一個巨大的、刺猬般的鐵桶陣!
他每日親自巡視城防,嚴查奸細,氣氛緊張到了極點,仿佛驚弓之鳥。
至于那叛徒陳友諒,則如同人間蒸發了一般。
在最初的逃亡之后,他便徹底失去了蹤跡。
衛小寶派出的探子,以及江湖上因巨額賞金而聞風而動的各路人馬,多方打探,竟都未能發現其確切行蹤。
此人機警狡詐,深知已是天下公敵,恐怕早已改頭換面,隱匿于茫茫人海或險峻山川之中,等待著未知的時機。
宿州行宮內,衛小寶聽著各方傳來的情報匯總,目光幽深。
郭子興已成甕中之鱉,雖擁兵五萬困守孤城,但其人心盡失,覆滅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