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凜冽,卷動著淮北平原上的枯草與塵土,也吹拂著兩位遠行客滿是風霜的衣袍。
元至正十二年春,看似萬物蕭索,但在那看似平靜的宿州城方向,實則暗流洶涌,仿佛預示著一場即將到來的風暴。
自與那位神秘莫測、神通廣大的衛小寶在蝴蝶谷分別后,馬一良與郭雅簫夫婦并未沉溺于離愁別緒。
日夜兼程,跋山涉水,終于在這一日,風塵仆仆地抵達了已是紅巾軍重要據點的濠州城。
濠州城頭,紅巾旗幟迎風招展,兵戈之氣森然,卻也透著一股亂世中難得的生機。
經過守城門士兵的通報之后,夫婦二人被引至帥府。
端坐于虎皮大椅之上的,正是如今聲名鵲起的紅巾軍將領之一——郭子興。
郭子興年約四旬,面容剛毅,眼神銳利,久經沙場的氣質不怒自威。
然而,當他看清階下所立之人的面容時,先是微微一怔,隨即霍然起身,臉上瞬間涌現出難以置信的驚喜與激動!他竟不顧主帥威儀,三步并作兩步沖下臺階,一把緊緊握住馬一良的雙臂,聲音洪亮中帶著難以抑制的顫抖:
“一良兄!竟然是你!蒼天有眼!想不到我郭子興有生之年,還能再見到你這位救命恩人,患難兄弟!”
馬一良與郭子興乃是同輩摯友,曾有過命的交情。
多年前,郭子興因事遭元廷通緝,身受重傷,落魄江湖,險些命喪黃泉,正是馬一良不顧自身安危,將其藏匿于家中,延醫問藥,悉心照料多日,直至其傷愈并安全轉移。
此恩此情,郭子興一直銘感五內,未曾有一日或忘。
只是后來時局動蕩,兩人各自為生計與理想奔波,這才失去了聯系。
“子興兄!別來無恙!”馬一良亦是心潮澎湃,用力回握住郭子興的手,“昔日一別,恍如隔世。今日能再見兄長雄姿英發,統帥義軍,一良心中甚慰!”
郭子興目光轉向馬一良身旁的郭雅簫,只見她雖面帶旅途勞頓,卻難掩其天生麗質與眉宇間的勃勃英氣,舉止落落大方,毫無尋常女子的怯懦,不由得更是歡喜,贊道:“一良兄,這位弟妹當真是一位女中豪杰!賢伉儷攜手同行,真乃珠聯璧合,令人艷羨!”
郭雅簫微笑說道:“郭元帥,說起來,我和你之間,還算是遠房的堂兄妹……”
“是嗎?哈哈哈,那就太好了!”郭子興聞言大喜。
這時,后堂傳來環佩輕響,一位身著淡雅衣裙、氣質溫婉端莊的婦人款步而出,正是郭子興的繼室張瑾寧。
她與郭雅簫目光相接,竟同時露出驚喜之色!
“雅簫妹妹!”
“瑾寧姐姐!”
……
原來,張瑾寧與郭雅簫竟是舊識,曾是閨中密友!
只是后來各自婚嫁,又逢亂世,這才失了聯系。
張瑾寧出身書香門第,知書達理,性情溫婉;而郭雅簫則將門虎女(其父亦曾是抗元義士),更多了幾分不讓須眉的英氣與灑脫。
此刻他鄉遇故知,又是這般情境,兩女執手相看,皆是歡喜不盡,一時間仿佛有說不完的知心話。
郭子興見狀,撫掌大笑:“妙極!妙極!沒想到瑾寧與弟妹竟是故交!跟我又是堂兄妹關系,今日真是雙喜臨門!我等兄弟重逢,你們姐妹相聚,定要好好慶賀!來人啊,設宴!”
宴席之上,氣氛格外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