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我命令,先派人去勸降,如果他們不識好歹,再攻城不遲。”
他心中清楚,若能兵不血刃拿下武昌,那自是最好,可若清軍負隅頑抗,一場慘烈的攻城戰(zhàn)在所難免。
與此同時,朝廷那邊也得到了吳三桂舉兵造反的消息。
朝堂之上,一片嘩然。
各方消息呈報給了康熙,康熙為了不影響圣皇衛(wèi)小寶的婚禮,也就沒有跟衛(wèi)小寶匯報,選擇了自己處理。
“吳三桂狼子野心,圣皇早已經(jīng)知曉他會舉兵造反,所以大家不必恐慌!”
“下達圣旨,讓全國兵馬對吳三桂進行討伐,另外武昌城務(wù)必要守住,絕對不能一退再退!”
……
廣州,平南王府。
尚可喜收到了吳三桂的密信。
他坐在書房中,手捧著信,眉頭緊鎖。
他與吳三桂同為藩王,多年來雖各自為政,但也互有往來。
如今吳三桂起兵造反,邀他一同舉事,這讓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父親,吳三桂這是要將我們拖入戰(zhàn)火啊。咱們該怎么辦?”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焦急地問道。
尚可喜長嘆一聲:“我受朝廷厚恩,本不該造反。”
“可吳三桂勢力強大,若我們不答應(yīng),他恐怕不會善罷甘休。”
他心中清楚,一旦卷入這場戰(zhàn)爭,勝負難料,平南王府上下數(shù)百口人的性命都將懸于一線。
“父親,不如我們向朝廷告發(fā)吳三桂,表明我們的忠心,興許朝廷還會嘉獎我們。”尚之信提議道。
尚可喜搖了搖頭:“不可,吳三桂與我們多年交情,若此時告發(fā)他,恐遭天下人唾棄。”
“再者,朝廷對我們藩王本就心存疑慮,即便我們告發(fā)吳三桂,朝廷也未必會完全信任我們。”
他在書房中來回踱步,思考著對策。
最終,他決定暫時按兵不動,觀望局勢的發(fā)展,再做定奪。
……
福建,靖南王府。
靖南王耿精忠也收到了吳三桂的信。
他生性魯莽,看完信后,立刻就想答應(yīng)吳三桂一同舉兵。
“吳三桂說得對,朝廷遲早會對我們下手,不如我們先下手為強。”耿精忠大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