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議政皇宮,往新城南面修建。
這樣各皇親國戚和大臣的住宅也往南面搬遷。
衛小寶以非凡的魄力,決定向外拓展,建立新的外城,以容納日益增長的人口和蓬勃發展的商業。
衛小寶親自操刀,規劃了外城的宏偉布局,按照后世的發展,把京城外墻的長度定為了震撼人心的100公里,這幾乎是將原有京城的面積翻了十倍有余。
在擴建皇宮的過程中,衛小寶的視野超越了時代的局限。
他并非簡單地擴大規模,而是按照后世京城五環的區域來精心布局,畢竟自己是在穿越而來!
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他已經預見到了未來京城的繁華與昌盛。
這一壯舉,無疑彰顯了衛小寶的非凡智慧和遠大抱負。
面對如此宏大的規劃,仿生人康熙提出了審慎的意見,認為先拓展到三環位置已足夠。
畢竟現在是17世紀,而非21世紀。
然而,衛小寶卻堅信,既然要建,就要建得最好、最大。
一步到位,而不是三五十年又推倒重來一次!
中華帝國在自己帶領之下,正值盛世,未來的發展潛力無限。
何必拘泥于眼前的規模,何不放手一搏,直接拓展到五環的區域,為后世留下永恒的輝煌?
在擴建皇宮的同時,衛小寶還注重城市的綠化和生態環境。
他計劃在京城中遍植綠樹,建立多個公園和濕地,讓這座皇家都城成為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
古代的房屋以四合院為主,因此需要更多的住宅用地。
而擴大城市規模,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百姓們能夠安居樂業。
此外,衛小寶還有一個更為宏大的愿景。
他夢想著建立一個巨大的閱兵廣場,將來萬國來朝之時,讓那些番邦使節見識到華夏的盛世風采。
他想象著那個場景:廣場上旌旗飄揚,兵馬整齊劃一,彰顯著中華帝國的強大與繁榮。
這份自豪和期待,激勵著他不斷前行。
為了實現這一宏偉計劃,衛小寶下令讓魯姜提升磚廠的生產能力,并全力研發水泥。
他計劃用青磚和水泥來建造堅固而美觀的城墻,不僅提高了建造速度,還普及了民間建房使用的新技術,為帝國創造了更多的財富和機遇。
衛小寶曾有過不修建城墻的念頭,畢竟城墻的作用只是防御外地入侵。
當帝國疆域延綿萬里,深入千里大漠和萬里草原的時候,不說城墻了,就連長城都失去了防御的功能!
這個時候,修建城墻是多余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衛小寶還是非常執念的要修建城墻。
因為城墻不僅是防御的屏障,更是歷史的見證和文化的傳承。
21世紀的京城,沒有能留下那古老的城墻,是最為可惜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