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舍內二人相對而坐,一人年紀稍大些,蓄著絡腮胡子,對面的人替他倒上熱茶,他盯著杯中茶葉,似乎是無意之間提起。
“張貴死了,說什么回京途中突發惡疾,一個太監能有什么惡疾?”
說完,他才意識到自己方才說錯了話,看了眼對面的人,見對面沒有因此惱怒,他連忙又說道:“詔獄門口掛著的腦袋說是刺客,想要殺林闕的人多了,難不成人人都得割了腦袋掛到桿兒上去?”
對面的人呷了口茶,解釋其中深意:“正是因為暗處的人多了,林大人是想敲打敲打他在暗處的敵人,殺雞儆猴,王爺不必在意。”
絡腮胡子端起熱茶一口而盡,“本王并非在意,他林闕就算把指揮使殺了,本王都不在意,只是本王有些擔心他此番去安州不是簡單探查鄭老七的死,你說他會不會查到慶州?”
說到此處,絡腮胡子滿臉擔憂,林闕不是個善茬兒,放著好好的將軍不做,非得進錦衣衛吃苦,說不準這三年里他查到些什么。
對面人說道:“王爺何須憂心?慶州同王爺有何關系?余林就算還活著,如何牽扯到王爺?不過是說些胡話,該擔心的是首輔大人。”
想來的確是這樣,慶州城破也沒人見過他,他的擔心有些多余了。
窗外掛起了風,吹落幾片竹葉進來散落到魚缸里,水面泛起波紋,那金魚本沉在水底下像是睡著了,竹葉一來受了驚嚇,尾巴一擺動竄到石頭底下躲起來。
對面人笑了笑,“趙閣老近些日子有得忙了,他親家壽辰將近,老人家念了十年的孫女可要入京了。正值貓鬼案起,京中人人自危,他這外孫女如何入京還真說不準了。”
絡腮胡子聽來疑惑,說起趙閣老的外孫女更是不解,“這趙閣老還真是狠心,親生女兒留在安州也就罷了,外孫女十幾年未曾見識過永臨城繁華,當真是可惜了。”
二十多年前兩家結親,整個京城的人都以為趙家小姐吃錯藥了,父親身居高位,已是尚書,是要入內閣的,南家小門小戶,成親之后女婿就被外放到安州。
世人都以為趙家小姐是與父親賭氣長留安州不回京,就連這外孫女也不肯回來看望外祖父。
而今外孫女要進京了,這個節骨眼上賀壽的人指不定別有居心,是兔子是貓,入京后自有分說。
南梔的葬禮草草收了尾,那墓碑上也只是刻著“趙氏靜安”,葬禮過后沒人再提起她,南宅又回歸平靜。
趙宛童以南梔的身份住在南宅,獨屬于南梔的屋子上了鎖,仿佛只有這樣,所有人才會遺忘曾經的少姑娘。
京中來信,老夫人掛念孫女,想在壽宴上見一見,南夫人應下了,在進京前夜將趙宛童叫到佛堂叮囑些事。
這是趙宛童頭一回進佛堂,此前覺得佛堂過于枯燥,加之南夫人幾乎日日夜夜將自己關在佛堂里,就越發覺得無聊,即便是路過也絕不多看一眼。
如今進了佛堂,見著一排的蠟燭將屋子照得透亮,正中那尊彌勒佛也被照亮,添了些莊嚴肅穆來。
南夫人又跪在佛像前念經,她讓趙宛童跪在身后,頌念完一篇經文后,她開口道:“永臨城不是個好地方,你萬事留意些,劉媽媽同你一起去?!?/p>
“姨母,您不去嗎?”
“叫母親!”
一向溫柔的南夫人忽然厲聲斥責,趙宛童低下頭喚了聲母親。
她要代南梔回京,京城水深,暗流四起,稍有不慎滿盤皆輸,哪怕只是個稱呼。
南夫人再次提醒道:“你要記得今后你便是南梔,是我趙知微的女兒,輩分亂不得,有人喚你小梔,你得應著,喚你楸奴,你也得應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