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在黎明前停了,留下一個被腐蝕得更加斑駁的世界。飛船外殼上布滿了坑坑洼洼的痕跡,像生了嚴重的皮膚病。凌和瑞娜站在氣密艙門口,準備執(zhí)行前往東面金屬反應區(qū)的探索計劃。艾莉絲的虛擬形象在一旁,顯得比平時淡薄——為了節(jié)省能源,她降低了非核心運算的功耗。
“等等。”瑞娜突然開口,她指著遠處一片在酸雨侵蝕下裸露出來的巖層,又回頭看了看歪斜的“星梭號”,“我們是不是太顯眼了?”
凌順著她的目光看去。在灰暗、單調且破碎的大地上,“星梭號”雖然傷痕累累,但那流線型的金屬船體、與周圍環(huán)境格格不入的材質和顏色,確實像一個擺在桌面上的靶子。在銹蝕星的經(jīng)歷讓他深知,在一個未知且危險的環(huán)境里,顯眼往往意味著危險。
“你有什么想法?”凌問道,他信任瑞娜在技術和生存規(guī)劃上的判斷。
瑞娜沒有立刻回答,而是調出飛船的外部結構掃描圖,又對比了艾莉絲合成的環(huán)境地質數(shù)據(jù)。“‘星梭號’受損嚴重,短期內無法飛行,甚至無法有效移動。它現(xiàn)在不是飛船,而是我們的‘房子’。但這個房子太脆,也太亮了。”
她用手指在屏幕上劃出一個區(qū)域,那是飛船下方及周邊的一片土地。“我們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修復飛船上,那可能需要太久,我們的資源等不起。我們需要一個更安全、更隱蔽的落腳點。”
“你的意思是……放棄飛船?”凌微微皺眉。飛船是他們與過去、與星海唯一的聯(lián)系,也是大部分物資和技術的載體。
“不,不是放棄。”瑞娜搖頭,“是把它‘藏’起來,并以它為核心,建立一個更具彈性的防御和生存體系。”
她快速勾勒出一個方案:“首先,偽裝。我們可以利用環(huán)境里的塵埃和巖屑,混合飛船儲備的某些惰性聚合物,在船體外殼上噴涂一層偽裝涂層,模擬周圍巖石的形態(tài)和光譜特征。讓它在高空偵察或遠距離掃描下,看起來就像一塊不起眼的大巖石。”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建立地下?lián)c。”瑞娜的目光投向腳下,“灰燼星的地質結構不穩(wěn)定,但表層以下一定深度存在相對堅固的巖層。我們可以利用船上攜帶的‘工蟻’工程機器人,從飛船內部或附近隱蔽處向下挖掘,構筑一個或多個地下空間。”
她詳細解釋著好處:“地下空間可以避開地表惡劣的環(huán)境——輻射塵、酸雨、能量粒子風暴,以及可能存在的視線窺探。溫度更恒定,能減少維生系統(tǒng)的能耗。我們可以把最重要的物資、能源核心和人員休息區(qū)逐步轉移下去。飛船本身,則作為地面警戒塔和誘餌。”
這個計劃很大膽,但也非常務實。它將一個明顯的弱點,轉化為一個具備防御縱深的據(jù)點。
“工程機器人的狀態(tài)如何?能源夠用嗎?”凌問到關鍵點。
“我檢查過了,‘工蟻’系列機器人有六臺可以立即投入工作,它們使用獨立的能量核心,可以持續(xù)工作大約七十二小時。挖掘出的廢料可以用于加固飛船底盤和偽裝作業(yè)。”瑞娜顯然已經(jīng)考慮過細節(jié),“最重要的是,這工作可以在飛船內部遙控進行,前期不需要我們長時間暴露在外界環(huán)境中。”
計劃一經(jīng)確認,立刻開始執(zhí)行。
第一步是偽裝飛船。這活兒主要由艾莉絲協(xié)調尚能工作的外部機械臂完成。它們像笨拙的畫師,將儲存艙里找來的聚合物基料與搜集到的本地灰燼、碎石粉末混合,攪拌成顏色斑駁的“涂料”,然后一點點噴涂在“星梭號”銀灰色的船體上。
過程并不順利。偶爾刮起的陣風會吹亂噴涂的軌跡,剛剛涂上的偽裝層有時會被殘留的酸性濕氣影響,產(chǎn)生龜裂。他們不得不反復修補,調整配方。花了整整大半天時間,“星梭號”才終于失去了它原本閃耀的金屬光澤,變得灰頭土臉,棱角也被模糊,遠遠看去,確實像一塊飽經(jīng)風霜的巨大巖石,與周圍環(huán)境勉強融為一體。
與此同時,地下?lián)c工程也同步啟動。
挖掘地點選在飛船腹部一個因撞擊形成的凹陷處,這里相對隱蔽。一臺臺冰箱大小的“工蟻”機器人被激活,它們用前端的合金鉆頭和超聲粉碎器輕松破開相對松軟的表層土壤和風化巖,然后將碎料通過傳送帶運送到指定區(qū)域堆積,用于后續(xù)的加固作業(yè)。
低沉的轟鳴聲在飛船內部回蕩,伴隨著輕微的震動。凌和瑞娜通過內部監(jiān)控觀察著挖掘進度。機器人工作效率很高,一個向下傾斜的通道很快成形,并開始向水平方向拓展第一個地下艙室。